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谢泳 《大学生》2012,(Z1):66-67
经常有人问我:网络时代,我们传统的读书方式将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网络对我们传统的阅读习惯会构成什么样的挑战?我个人的看法是,当一种新的阅读方式出现的时候,传统的读书习惯相应地要发生极大的变化,但这种变化并不意味着传统阅读的消失,当新的读书方式成为阅读主流的时候,这个过程才会完成。从阅读方式来说,目前还在变化中,有一个相对长的传统阅读和网络阅读并存的时期,但我们必须清醒意识到后者对前者的改变是个必然趋势。我想先从人类活动的一个规律说起。  相似文献   
12.
谢泳 《教师博览》2011,(11):56-56
教授治校的话题,近年常被人提起,但其中也有一些误解。如果从表面观察,教授治校,好像就是有教授职称的人在管理大学,如果教授治校是指这样的情况,那中国现在的大学早就是教授治校了——现在中国大学里的负责人,哪一个不是教授?哪一个不是博导?还有一种说法是过去  相似文献   
13.
怀念从前     
这些年来怀念老大学的文集很多,怀念老中学的还不多见。南京刘鹤守先生主编的《沙坪岁月——重庆南开校园回忆录》是一本回忆过去中学生活的文集。读过这本书后,再反观我们今天的中学生活,真可以说是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4.
现在人们普遍认为,大城市、省级的考场相对县一级的要严格一些。为什么凡事越往下越出现问题呢?因为对于下层来说,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有一种对硬制度缺乏公正而又无法反抗的心理  相似文献   
15.
一般的读书人,都懂得到图书馆去找材料,其实图书馆对研究者来说,不是读书的地方,是查书的地方。到图书馆前一定要有目的,知道材料的出处和图书馆是不是有收藏。对中国现代文学研究来说,除了使用图书馆的材料外,最好能养成逛旧书店的习惯。诸位知道,早期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的唐弢先生,就是一个新文学著作和期刊的收藏家。他去世后,把自己的收藏捐给了中国现代文学馆,前几年文学馆专门就他的收藏,出了一本《唐弢藏书目录》(中国现代文学馆编,非卖品),十六开本,厚厚一大册。  相似文献   
16.
谢泳 《中国文化》2007,(1):143-144
我的朋友胡文輝,去年把陳寅恪的全部詩都箋證出來,承他不弃,送我一部完整的打印稿。我在一年的時間裏,斷斷續續讀完了。今年八月間,我在北京的“布衣書局”裏亂翻書,偶然看到一册舊稿本。書店的老板告訴我,此稿本是廣州中山大學羅孟韋教授家裏散出來的,個别部分已被蟲蛀,但基本不影響閱讀。書店的老板胡同先生也是舊識,他每天都寫販書日記,今年三月間的日記裏提到過這個稿本,還特别提到其中抄了陳寅恪的詩。胡同的日記天天都在網上,看到的人當不在少數,據說文輝兄好象還問過他,但不知道爲什么他没有要下這個稿本。我想還是胡同没有說清楚,如果文輝兄看到原物,我想他一定不會猶豫。不過現在這個稿本到了我的手裏,和到了他的手裏一樣。  相似文献   
17.
谢泳 《东方文化》2001,(6):29-35
我在《百年潮》杂志(2000年5期56页)上看到龚育之先生的一篇章《毛泽东说: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长》。章说,1947年12月毛泽东在陕北一次中央会议上(也就是讨论《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那次会议上)曾说过:“可叫胡适当个图书馆馆长。革命到了南京、上海,你还捉他干什么?”据龚先生讲,这个材料是他根据陈毅的一个记录和传达而来的。他后来还就此事  相似文献   
18.
钱钟书与西南联大谢泳深圳《街道》杂志1996年6期刊有成都钟鸣先生《吴宓其人》一文,内涉钱钟书先生在西南联大的情况,钟鸣先生所言多系道听途说,似有再说之必要。钟文中说:"当钱钟书要回来时,先生便与校方说好,聘他为教授,校方也同意了。系负责人在先生给钱...  相似文献   
19.
政治与人情     
杨金荣《角色与命运》主要写胡适晚年的一些经历。书中使用了一些新材料,特别是比较多的英文材料,在国内研究胡适的著作里,这很难得。  相似文献   
20.
过去的教授     
研究中国大学教育的人,可能都会注意到这样一种现象:本世纪初,最早承担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变职责的,大多是一批传统的士子,比如北大校长蔡元培、南开大学创始人严修、南洋大学堂校长唐文治、交通大学校长叶恭绰,以及光华大学校长张寿镛等,都是进士或举人出身。如果仅仅是个别人,也许还是特例,但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