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5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6篇
信息传播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中国现代大学制度有两个先天的优越性:一,大学制度的设计者是有世界眼光的人。像蔡元培,他是留德的学生;蒋梦麟是留美的学生。二,大学制度的设计者从一开始就居于教育的主导地位。像蔡元培、蒋梦麟都是做过大学校长和教育部长的人。现代大学的萌芽时期,最需要好的设计者,这一点  相似文献   
22.
中学时代,最大的苦恼莫过于考试了。因为考试,许多人恨学校,恨那些设计考试的人。譬如我在中学时代,就是这样的。但我后来明白了,不考试的学校,现在没有,将来也大概不会有。学校有让人烦恼的地方,但更有让人快乐的幻想。因为几乎每个人都要上学,所以学校对许多人来说,是人生的必经之地。学校是你的另一个家,因为———你人生中最重要的友情会在这里发生,你人生的理想会在这里萌动。你和同学也许将来会天各一方,但你们在中学时代结下的友情会伴随终生,无论何时,想想都十分温馨。你的理想也许会破灭,但曾有的激情会让你珍藏……学校是另一个家…  相似文献   
23.
丁东  谢泳 《教书育人》2009,(7):76-76
本文源自丁东、谢泳两位学者在《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的专栏对话录。二人畅谈今昔,对备受关注、牵动人心的各种中国教育问题,作了深入浅出的探讨.既有对昔日教育的梳理,更有对当下教育的批评。  相似文献   
24.
谢泳 《东方文化》2000,(6):16-26
吴景超的学术道路和他的人生道路都是不平坦的。作为中国第一代的社会学家,他有一个非常好的学术开端,在他从事学术研究的时候,时代为他提供了许多便利条件。作为中国社会学研究的首创者之一,他在自己学术生涯的开始阶段,就敏锐地选择了一种虽然刚刚创立但却有着广阔学术前景的学科。  相似文献   
25.
我平日读书,很留意旧学者身上的小事。这些小事与学术无关,但那些学者却因了这些小事更让人肃然起敬。这些小事,多属掌故趣闻一类,对这些东西,是想由小见大,从点滴处见宽阔。小事多了,也能说明大问题。旧学者身上,都有一点让人感动的东西,而我们现在要从新学者身上真正找一点让人感动的东西倒很难。还是先说几件事,再发感慨吧。罗家伦在一篇怀念蔡元培的文章中说了这样一件事。抗战前两年,蔡元培到南京,那时候汪精卫还是行政院院长兼外交部长,他请蔡先生吃饭。蔡先生苦劝他改亲日的行为,立定严正态度,以推进抗战的国策。在座的都看见蔡先生…  相似文献   
26.
谢泳 《教育》2014,(11):71-72
  相似文献   
27.
谢泳 《学习之友》2010,(4):22-23
过去常说一句话:鲁迅的骨头是硬的。看鲁迅的文章,他对于所处的那个时代确是不妥协的,他的硬话都是在文章中说的,直接和政府对抗的事并不多。 对于胡适,我们则总认为在那个时代篁,常常能和那个时代达成平衡。胡适的妥协常为人诟病,不过他的苦心总是事后才让人理解。  相似文献   
28.
谢泳 《语文新圃》2009,(7):38-39
分析近百年来中国自由主义知识分子的命运,要对他们所生活的不同时代先作一个基本评价,然后再观察他们与政府之间的关系,这里我想先从三个北大校长说起。  相似文献   
29.
谢泳 《东方文化》2002,(4):112-119
一个时代的政权突然发生转换后,它在化上的变化是如何发生的?这是研究中国当代历史不能回避的问题。一个新时代的到来,在化上的要求,是适应它的意识形态,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按说,一个时代政治转换以后,大化上是较难突然完成的,但50年代初期,中国社会的突然转型,对于知识分子的适应来说,好像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观察50年代的出版物会发现,中国许多知识分子几乎是在一夜之间,就完成了他们思想上的变化,当然我们不能把他们那些表态性的字和他们的思想直接等同起来,但知识分子在极短时间内所发生的变化是值得注意的化现象。  相似文献   
3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