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1.
1943年春,在经历了一个严冬的酷冷之后,连年的战乱让这个偏安一隅,昔日光鲜的乡间侯府——晚清第一名臣曾国藩的老宅富厚堂也显得陈旧发暗,如一头暮年的雄狮疲惫不堪,却余威仍在。  相似文献   
12.
咸丰九年(1859年)九月二十六日,正是秋高气爽,稻浪翻金的丰收时节,依山傍水的曾府黄金堂一改往日的静穆而张灯结彩,热闹非凡。随着一阵阵欢快而喜庆的唢呐、喇叭声渐渐飘近,一顶火红的花轿在震耳欲聋的鞭炮声中抬进了黄金堂。宾客如云,炮毕礼罢,坐在堂上的欧阳夫人看着一对新人如天造地设不禁喜上眉梢。  相似文献   
13.
一本好的入门书,阐释须浅,不浅则令人望而却步;例举须确,不确则降其真理性而使初学者得到不好的印象:开示须广,不广则无以显示学科全貌与优势,不便学者观览权衡。大抵浅、确、广是入门书的着力处。而  相似文献   
14.
真正的悟道与“悟”的对象无关,而是一种“悟”的“姿态”。这种姿态的实质是享受型的、诗性的人生态度,具有“非压抑”的心理学内涵。在具体交往领域中,它能够自由发挥成各种形态的机锋,但这些机锋具有共同的“及时”、“恰当”的行为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15.
柏拉图与吠陀美学本体论都起源于以灵魂观念为核心的宗教神秘主义,但由于古希腊产生了"几何原则",使得前者发生了伦理理性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本文论述了以兼济独善思想为特色的白居易诗歌精神在唐宋之际的影响与变迁。认为:在晚唐诗中,兼济之志过分高扬,而独善之义趋于僵化;在宋诗中,兼济之志从中央移至地方,从理想移至当下,而独善之义从片面走向综合,从消极走向积极。最终,宋诗中的牧守意识得以成熟,后乐观念得以育成,二者相辅相成,昭示着兼济与独善的两全。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屈骚传统在唐宋之际的失落过程,并由此厘清了宋诗情感特征的形成过程及深远意义。其形成过程,包含荒幻的削弱、怨谤的平复、悲哀的扬弃这三条线索,分别对应着"反荒幻"、"反怨谤"、"反悲哀"的"反骚"呼声。其深远意义在于:古典抒情诗从此丧失了开拓新境界的能力。  相似文献   
18.
谢琰 《中国编辑》2024,(3):69-73
编辑继续教育破圈,意味着突破既有圈层的限制,打破固有边界和思维定式,注重融合与跨界,以聚合多方力量来实现破局突围与创新发展,其背后的基本逻辑包括当前的出版技术革新、期刊功能拓展等。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实践应该有两个维度:内容破圈注重融合与跨界,指向综合素养的提升;形式破圈让社会力量积极参与,采取分层分类模式。立足于新的时代和技术发展背景,编辑继续教育的破圈路径主要包括:以活动场景、数字场景等赋能,满足编辑需求;建设学术共同体、学习共同体,联结更多力量。  相似文献   
19.
20.
本文择取唐宋之际文化史中的三种重要风气即子学的复兴、史学的通俗化以及史学的程式化,分析其与宋诗生活化题材扩展之间的种种关系,认为:子学的知识功能,塑造了宋诗的知识意识;史学的通俗化,塑造了宋诗的实录意识;史学的程式化,塑造了宋诗的褒贬意识。知识意识主要为生活化题材的扩展提供丰富的可能性,而实录意识和褒贬意识则提供丰富的现实性、组织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