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美国有位心理学家作过一个奇特的试验,收到了奇特的效果。他来到一所学校,声称进行一次未来发展预测,在做了一番工作之后,向师生宣读了一份最有发展前途学生的名单。时隔数月,列入名单的学生不但学业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具有良好的心理状态。其实,这位心理学家所列的名单没有任何凭据,只是从花名册上随意勾出的。那么,奇特的效果从何而来呢?它正是从教师的期待中来。教师对学生有了一种成材的期待,就会通过言谈举止把这一期待传递给学生,学生感受到了老师的期待,于是奇迹便出现了。这就是在心理学界卷起狂飙的“期待效应”。作为老师,当你把期…  相似文献   
12.
13.
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会空洞说教或空泛说理,让人读来觉得很枯燥,很板滞;如果能扮靓议论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不仅会增强论述的力度,而且会使议论更具灵动的色彩。  相似文献   
14.
【小引】以独词作为作文话题在近年的大考中很常见,如2001年全国高考题“诚信”,2003年北京高考题“转折”、上海高考题“杂”、安徽中考题“体验”等都属于这种题型。不少同学认为独词作文话题提示成分少,审题比较棘手。怎样解决这一写作难题呢?我想,不妨循着三个门径。请看——  相似文献   
15.
我任职的学校地处国家扶贫县的农村,1986年校领导让我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与同行谈及语文教研.有些人认为.农村条件差.内无基础.外无信息.搞教研如登蜀道。事实并非如此,几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农村中学同样能走教研之路。  相似文献   
16.
中学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塑造了别里科夫这一荒唐可笑的人物形象:他“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带着雨伞,而且一定穿着暖和的棉大衣”;他把随身带的东西(如雨伞、小刀等)都放在一个又一个“套子”里;他把自己的脸也“藏在竖起的衣领里”;他“戴黑眼镜,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他坐马车“总要叫车夫支起车篷”。同学们一定都会嘲笑这个自我封闭的“套中人”,可是有些人在写作时却也有意无意地成了“套中人”。其具体表现就是用一种套子、一种模式来束缚自己的写作:一记叙人物,就是“评语 事例”;一描写景物,就是“状物 过渡 象…  相似文献   
17.
成语"呆若木鸡"源于<庄子>: 纪省子为王养斗鸡,十日而问曰:"鸡已乎?"曰:"未也,方虚,而恃气."十日又问,曰:"未也,犹疾视而盛气."十日又问,曰:"几矣,鸡虽有鸣者,已无变矣,望之似木鸡矣,其德全矣,异鸡无敢应者,反走矣."  相似文献   
18.
梦工场读时清香满口,读后才高八斗。赏美文,写佳作,让我们携手共圆一个梦![作文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有一老一少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  相似文献   
19.
去年高考后,人们多喜欢借用宋代欧阳修的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来评说全国各卷的作文题,同时也充满信心地引用该词的下一句“料得明年花更红”来预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果然,这一预测就应验了。品读今年高考全国各卷的作文题,脑海里跳出了一句唐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想  相似文献   
20.
每当我有文字见于报刊,爱人在奖励给我一个甜甜的微笑之后,总要感叹道:“是呵,生活中好多东西撞击着我,不吐不快呀!我也要写写!”我相信爱人定会有杰作问世。记得在师范读书时,爱人就已初露文学锋芒;每每看到她的大名出现在校刊显目的位置,我佩服得竟有几分嫉妒。尽管走上讲坛之后,她一头扎进了工作之中,但是,真正的珠玑怎会失去光彩呢? 爱人向来信奉闻一多先生“做而后说做而不说”,然而这一次为何却迟迟未付诸行动呢?常见她伏案良久一声不语,满以为她正在构思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