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133篇
科学研究   1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大事件、大场景确实能吸引人们的眼光,引起轰动效应,但是生活中真正感人肺腑,令人刻骨铭心。让人产生心灵震撼的往往是看似不起眼的一句话、一蹙眉、一举手、一投足、一瞬间。那些如“水珠”般的生活细节所蕴藏的力量是无穷的。  相似文献   
22.
赵克明 《甘肃教育》2013,(21):50-50
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渠道。农村学校的体育教学由于受场地、体育器材及师资等因素的影响,往往流于形式。如何做到因地制宜,发挥已有场地、器材的最大作用,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这是作为农村体育教师应当研究的课题。下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谈一谈如何提高农村小学的体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23.
24.
中学生写议论文往往会空洞说教或空泛说理,让人读来觉得很枯燥,很板滞;如果能扮靓议论语言,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动,不仅会增强论述的力度,而且会使议论更具灵动的色彩。  相似文献   
25.
去年高考后,人们多喜欢借用宋代欧阳修的词句“今年花胜去年红”来评说全国各卷的作文题,同时也充满信心地引用该词的下一句“料得明年花更红”来预测今年的高考作文题。果然,这一预测就应验了。品读今年高考全国各卷的作文题,脑海里跳出了一句唐诗——“乱花渐欲迷人眼”,我想  相似文献   
26.
著名学者林庚先生曾说过,我国古代诗人是“敏感而有修养的”,他们似乎参透了深奥的美学和心理学原理,创造了耐人“触摸”的精妙的诗歌语言,这语言是不可能作出“科学”的解答的。诗歌是激情和想象的艺术,只有用你的激情与想象去品读,“诗的感觉”才会喷涌而出。  相似文献   
27.
当代散文家韩少华的《记忆》和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门槛》是两篇颇有韵味的散文诗。前者深沉含蓄,极富哲理,语言优美典雅、具有诗的特质:后者构思新巧,短小精粹,语言朴素纯净、富有表现力。怎样引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品味语言参透其内涵呢?针对当今中学生乐于表现自我、喜欢“露一手”的心理特点,我们除了让学生诵读鉴赏之外,还可以鼓励他们“班门弄斧”,仿写名篇,与名家一比高下。  相似文献   
28.
【考点解读】“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既是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知识掌握的情况,又是考查文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何谓“常见文言实词”?依据《考纲说明》解释:“凡中学教学中不止一次出现过的与古今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应当算作属于考查内容的常见实词;当然,也还应当包括一些中学生尚未直接接触到的而传世名篇中却经常出现的这类实词。”何谓“在文中的含义”?实际上就是指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从高考试题来看,就是要考查考生判定多义的文言实词在特定的语境中究竟表示哪一个义项的能力。文言实词考查的主要形式有:选出对词语解释正确或错误的一项,选出与例句中指定的实词意义相同的一项,判断各组句子中同一词的词义是否相同,判断古今同形词语意义是否相同等。【技巧指南】在多读文言文,积累文言词汇,切实记牢常见文言实词基本用法的基础上,掌握一些比较可行的推断文言实词意义的方法与技巧。技法之一:以形断意。汉字是表意文字,我们可以通过对字形结构的分析来推断字的意义。例如“涉”字,左边是“水”,表明与水有关;右边是“步”,“步”字的结构实际上上半代表一只脚,下半代表一只脚,含有过河的意思。据此,我们就可推断出“七岁而能涉”(苏轼《日喻》)和“...  相似文献   
29.
一直以来,我们的阅读教学明昆地存住着重结果轻过程的弊端。李维鼎曾列举出五个“小足”五个“太快”:一是诵读不足,分析介人太快;二足咀嚼不足。结论得出太快;三足讨论不足,分歧消解太快:四是欣赏不足,理性说明太快;五是整合不足。阅读结束太快。在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茶的今天.李先生所指出的这些现象虽然有了一些好转,但是并没有根本上的改观。由于“应试教育”愈演愈烈。相当一些教帅将权威机构所编的“教参”和?教辅”奉为圭粜,往往生吞活剥地将其“拿来”,  相似文献   
30.
赵克明 《广东教育》2006,(10):47-48
[考点解读] “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这一考点.既是考查考生对文言实词知识掌握的情况,又是考查文言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