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2篇
科学研究   15篇
信息传播   94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51.
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溯源、范畴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行为是图书情报学科的研究热点之一,随着人们对健康信息的日益关注,健康信息行为研究也已经发展成为具有成熟话语体系和价值认同的交叉研究领域。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健康信息行为研究文献的梳理,追本溯源,理清“医学信息学—健康信息学—消费者健康信息学—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脉络;通过对该领域研究主题的归纳,界定了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范畴,指出健康信息行为研究重点聚焦于健康信息发现、健康信息采纳、健康信息评价和健康信息共享四个主题;通过对健康信息行为研究范式的总结,论述了该领域研究的共同价值与实践规范;结合研究实践,提出未来健康信息行为研究的发展趋势,为该领域进一步开展研究提供理论参考。图1。表1。参考文献83。  相似文献   
52.
信息技术的蓬勃发展带来了全球信息的爆炸式增长,同时也使人们在面对海量信息时必须充分考虑可信度问题。国际iSchools运动衍生出的iField学科以图书馆学、情报学为代表,也与传播学、计算机科学等其他信息相关学科有一定交叉。iField视域下的可信度研究涉及人、信息、技术与社会的交互,本文梳理过去二十余年间国内外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和探索。首先,从概念内涵、理论基础、研究方法三个层面对可信度研究进行溯源;其次,基于技术环境与社会环境变迁的双重视角解析可信度研究的主题演化逻辑,总结可信度研究在Web 1.0、Web2.0、社交媒体、人工智能四个标志性阶段的研究重点与难点,并提炼出可信度研究的主题演化框架;最后,从概念内涵拓展、研究方法革新、可信度话题延展等角度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前沿展望。本文希望厘清可信度研究的发展脉络,推动可信度研究的进一步拓新,为未来网络信息资源治理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3.
近年数字人文在学术界的关注度逐年提升,以项目为载体的数字人文研究不断涌现。文章遴选近年来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富含数字人文特色的课题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主题编码、内容分析与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揭示数字人文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中的学科属性及合作特征。研究发现:数字人文类国家社科重大项目呈现出明显的跨学科特征,涵盖人文社会科学领域和自然科学领域相关学科。传统人文学科之外,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和计算机科学在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学者的学科背景、成果形式以及项目涉及的数字技术呈现出多样性。在跨界合作方面,学科合作紧密度较高,跨学科的同时也显现出跨机构合作的特征。然而研究也发现人文学者对数字技术工具在研究中的涉入度还较为有限,数字技术与人文研究的融合有待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54.
失败?成功?     
人生似天气一般,晴雨无常。人在一生的旅途中,不可能一帆风顺。“晴天”时好好玩,“雨天”也别有一番滋味。若一遇阴雨就抱怨,一路玩不好,何苦?其实,无论成功与失败,总有一把信念之伞,为我们遮风挡雨。赵宇翔天津市津津中学失败?成功?@赵宇翔$天津市津津中学  相似文献   
55.
企业竞争情报中人际网络的信息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际网络定义和概念的基础上,针对其在企业竞争情报中的实际应用领域,引入信息构建的概念与意义,并就其合理性及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企业人际网络地图的关键测度和详细创建步骤,预测可视化研究将作为人际网络地图的未来发展趋势之一;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总结,倡议情报学界应该更多地参与人际网络信息构建的研究活动。  相似文献   
56.
本文由企业信息技术商业价值的争论入手,以资源观理论为依据进行再思考,提出基于资源观理论的企业信息技术商业价值的整合模型、并在模型的基础上对三个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述评,最后展望该研究的现实意义和未来动向。  相似文献   
57.
[目的/意义] 代表他人使用互联网搜寻健康信息成为非医学专业人员为患者提供健康信息支持的重要形式,了解替代搜寻者特征及其行为模式将对健康信息服务与传播具有积极意义。[方法/过程] 从参与者人口统计、健康信息搜寻经验和家庭结构3个方面的个体特征变量进行调查,并基于5W(Why-Who-When-Where-What)视角对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行为模式进行分析。其中,除了对行为动机Why使用半结构化访谈之外,其余变量均通过问卷调查方法进行测量。[结果/结论] 研究发现,87.0%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者在近12个月内有帮助别人在线搜寻健康信息的经历;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特征包括女性、独生子女、已婚、健康状态较好、有丰富的在线健康信息搜寻经验以及家人有慢性病患者;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行为动机包括关怀、利他主义等;替代搜寻者更多地帮助与他们有强社会关系的人搜寻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一般在患者就医之前帮助他们在线搜寻健康信息;替代搜寻者的信息来源于搜索引擎、在线健康社区和在线问答社区等;替代搜寻者更加需要与疾病本身相关的一般性信息、日常保健以及治疗相关的信息。  相似文献   
58.
[目的/意义] 追求优质内容生产还是知识付费情境建设,是知识付费平台需要面对的重要权衡,本研究旨在为知识付费平台建设和知识营销策略优化提供指导。[方法/过程] 采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探究影响在线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的主要因素及前因构型,分析"内容"(Content)"情境"(Context)"辨识"(Conciousness)各自作用和协同并发对用户知识付费行为的复杂影响机理。[结果/结论] 根据实证析出的典型路径发现:①"内容-情境-辨识"(CCC)联动匹配的组态能够激活研究框架,驱动在线用户"行为"(Behavior)选择生成;②付费产品中"内容质量*内容效用*合法化"是用户需求响应的核心条件,付费情境中"群体规范"是用户知识扩散行为的充分条件;③存在5种高解释力的复杂解结果,对网络交易论以及本文倡导的用户知识付费观的影响及整体效益有所差异;④与许多文献结论不同的是:受限认知能够成为用户行为决策的支持性因素,而涉入认知却成为组态中起调和性作用的变量,需要与具体情境因素共同促成用户选择;⑤不同参与条件的搭配存在"结果等同但效益不等同"的等价替代作用,具体条件及其组合可以通过等价替代的方式促成用户知识付费行为。  相似文献   
59.
作为社会化搜索理念框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社会化问答系统(SQA)对Web 2.0用户的信息搜寻与知识获取方式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一代互联网用户生成内容(UGC)环境下,虽然有关信息质量及其评价标准与维度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程度的进展,但国内目前对SQA系统答案质量要素、SQA信息质量评价指标的研究仍缺乏足够的深度。本文以现有相关研究为基础,在社会化搜索的研究背景下,借助“百度知道”用户对答案质量感知的问卷,综合采用专家访谈、探索性因子分析和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SQA系统的社会化搜索答案质量评价模型SQA-IQ4Ⅲ,该模型包括内容质量、情境质量、来源质量和情感质量四个维度,共有18项关键性指标要素。研究结论将进一步扩展图书情报学和网络信息资源管理的研究领域,并对SQA用户获取高质量答案以及UGC产品/服务设计产生实际的帮助。图2。表9。参考文献40。  相似文献   
60.
通过回顾C2C电子商务中卖方信誉评价机制的应用和研究现状,重点就如下几个方面对该领域的相关研究进行总结和评述,包括卖方信誉评价研究动因、现有卖方信誉评价机制及其不足,卖方信誉评价系统的实证分析和卖方信誉评价系统的改进研究。研究认为,指标体系、用户的信誉认知和欺诈用户识别有望在未来研究中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