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373篇
科学研究   60篇
体育   14篇
综合类   21篇
文化理论   16篇
信息传播   4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36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2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8年   1篇
  1957年   1篇
  1956年   2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林芝,藏语意为“太阳的宝座”。这里的森林覆盖率占西藏森林总面积的68.7%,木材蓄积量8.82亿立方米。武警西藏林芝地区森林支队10多名官兵,常年驻守在海拔5000多米的米拉山脚下的松多木材检查站。官兵们克服海拔高、氧气少、风沙大、缺电少水的艰苦条件,平均每天检查运送木材车辆100余台,查处盗运和超载木料30余立方米。  相似文献   
52.
53.
基底地形、古洪积物是影响煤层厚度、结构、煤质及分布的主要因素。因此深入研究含煤建造特征与探讨其成因类型,对新纪成煤理论的探索和聚煤盆地的成因分类以及指导找矿勘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4.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职教中心位于人文荟萃的宁波高教园区内,占地30余公顷,建筑面积12万平方米。前身为创办于1980年的“鄞县中号”、“鄞县技校”,是宁波市鄞州区最早培养应用型技能人才的学校之一。学校开设机电数控、经贸财会、信息技术、电子电气等适应本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四大专业群,现有全日制在校生近5000人,教职工近300人;  相似文献   
55.
运用光学传输矩阵理论,研究了有缺陷的一维三元光子晶体的透射谱特性。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光子晶体透射谱特性将受到缺陷层折射率和光学厚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6.
57.
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由教育部和中央文明办、中共重庆市委、重庆市政府联合举办的爱国歌曲大家唱——全国教育系统“祖国万岁”歌咏活动于2009年9月中旬在重庆隆重举行。  相似文献   
58.
如何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实施创新教育,结合教学实际谈点个人体会.  相似文献   
59.
所谓“诵读” ,是指在初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表现形式、语言特色等的基础上 ,反复阅读 ,逐步加深理解 ,直到能准确背诵的一种学习方法。诵读 ,能够锻炼学生的朗读能力 ,丰富学生的语言信息 ,增强学生的记忆力 ,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水平和艺术鉴赏水平。那么 ,应该怎样进行诵读训练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一般说来 ,可采取以下方法 :一、激发学习兴趣 ,使学生乐于诵读诵读 ,是一种艰苦的脑力劳动。在进行诵读训练时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原理 ,巧妙地设计导入语 ,科学地激趣 ,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使他们乐于诵读。1.于有趣处激…  相似文献   
60.
一、中华诗词进入校园的必要性江泽民指出:“中国的古典诗歌博大精深,有很多传世佳作,它们内涵深刻,意存高远,也包含很多哲理。学点古典诗词,有利于陶冶情操,加强修养,丰富思想……增加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毋庸置疑,中华诗词是中国文学长廊上最眩目、最独特、最具有魅力的瑰宝。中国的知识分子几乎都是从呀呀学语时便开始背诵唐诗宋词的。那些脍炙人口的名篇佳句,常常伴随着许多人的一生,成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营养。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和希望,他们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的文化素质和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社会主义事业的成败。而作为德教的重要形式之一的诗歌,历来是政治家思想家所重视的。新中国的开国领袖毛泽东,更是把他的诗词作为革命斗争的精神武器和教育人民的主要工具。我国第三代领导人江泽民和朱基一贯重视中华诗词的诗教作用,他们不仅高度评价“中国的古典诗词博大精深”,而且言传身教。江泽民曾引用“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的诗句来引起台湾同胞对祖国的怀念,又以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等诗句来鼓励人们的爱国热忱和为人民利益献身的精神。让中华诗词走进校园,让莘莘学子受到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