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1篇
教育   78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3篇
信息传播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德育教材开发中的叙事素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育教材中的叙事素材具有启发与激活、交往与对话、引导与示范等功能;有效地发挥诸种功能,须克服“再叙事”过程中权威型叙事关系的弊端,遵循人性化、生活化、情境性等呈现原则,从引发儿童的道德叙事、促进儿童的道德生长出发,以叙事意图为指引,综合考虑叙事类型、叙事结构等因素。  相似文献   
62.
《次韵陈海州书怀》、《次韵孙职方苍梧山》是苏轼咏苍梧山的名作。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自请外任,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湖州。后以“乌台诗案”罪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等,官至礼部尚书。绍圣中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年卒于常州。谥文忠。他一生坎坷,  相似文献   
63.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特征、目标与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校本德育课程开发是以道德价值为核心的学校精神文化的创建活动,具有自觉性、超越性和动态生成性等特点。对于学生、教师和学校而言,校本德育课程开发具有不同的课程开发目标。落实校本德育课程开发,需要从厘定核心价值、确定开发类型和开发主体及选择开发模式等侧面展开。  相似文献   
64.
郑航 《考试周刊》2008,(14):203-204
锤炼语言在写作过程中是相当重要的,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注重作文的语言美,本文从语言的准确形象、生动、传神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65.
成人的学习与青少年儿童的学习相比,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为,成人的学习具有在职性;成人学习的目的突出实用性;成人学习的方法注重独立性;成人的学习一般有实践经验作基础。因此,根据这些特点有意识地培养成人自学的能力和方法,是使成人学习卓有成效的关键。一、重点抓好记忆力与思维能力的培养首先,关于记忆力的培养。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没有记忆人类将无从进行学习。在针对成人进行的教育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对成人学员进行自制力、注意集中力的培养。因为成人是担负着社会和家庭责任的成员,工作生活各方面事务繁杂。保持成人…  相似文献   
66.
严格意义上的公民教育是现代国家主义的产物。随着社会的变迁,它开始更加关注国家和社会公共生活,关注公民能力的培养。以此为依据,并基于社会变迁的现实和发展趋向,本文认为,在中国现阶段实施学校公民教育应当注重:建构以“个人-社会-国家”为轴心的教育目标模式,确定适合儿童发展各阶段的教育重点,设置包括公民教育和公民训练在内的课程体系,营造公民教育的“社会-文化环境”等方面。  相似文献   
67.
郑航 《中国德育》2024,(5):37-42
美好生活是完整人的完整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值得一过”的生活,是基于现实又超越现实、由实然走向应然的生活。理性内在于生活之中,美好生活经由理性而达成。理性德育的根本任务是促进道德理性生长,核心在于培养道德思维、提高道德判断能力,建构道德图式、发展道德自我则是其关键。  相似文献   
68.
价值驱动型学校改进是学校在校本核心价值观驱动下,通过系统、持续的努力,改变组织内外诸要素及其相互关系,从而更有效地达成教育目标的组织变革过程.与经验驱动型和任务驱动式学校改进相比,中小学作为改进主体,有效推进价值驱动型学校改进需要持续关注和努力解决改进支撑点、改进内驱力、改进突破口、改进统率力、改进依托力量等几个重要问...  相似文献   
69.
70.
爱国主义教育本质上是一种国家认同教育.基于文本所进行的话语分析表明,当代中国爱国主义教育存在两种认同模式,即:以中华民族为核心的民族国家认同模式和以公民为主体的公民国家认同模式.两种认同教育的目标与内容的重心各异,在价值观上分别表现为特殊主义与普遍主义的并存、公重于私与公私互补的并存,由此构成了当代爱国主义教育话语中的内在紧张与冲突.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特殊国情,决定了两种认同教育共存之必要.化解两种认同模式之间的紧张与冲突,需要以公民国家认同教育为重心,通过构建公共文化来重塑爱国主义教育话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