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0篇
教育   10篇
信息传播   18篇
  2020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戴志骞生平与图书馆事业成就考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志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为中国早期图书馆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但中国图书馆学人对其生平活动与著译成就了解甚少,相关论述中常存在不少值得商榷之处。文章首先考察了戴志骞在上海圣约翰大学就读与工作,北上清华学校,留学美国,南下国立中央大学,以及转战银行业的具体情况。然后考察了戴志骞与中国图书馆界的情缘,包括参与或发起成立多种图书馆协会,开设演讲以传播图书馆学知识,作序以提携图书馆界后学等。最后考察了戴志骞的著述成就,包括他撰写的各种图书馆学研究著述以及书报介绍文章等。参考文献36。  相似文献   
12.
吕绍虞是中国现代著名的图书馆学家,一生著译等身,为中国图书馆学的构建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吕绍虞自撰、查启森整理的《编译四十年记》详尽记录了他一生发表的论文与出版的单行本,但仍存在一些疏漏与错误,特别是未将其翻译成果与编、著成果区分开来。本文通过考察各种资料,认为吕绍虞翻译了大量外国图书馆学著作与论文,涉及图书采购、图书编目、图书馆利用、图书馆学基本理论、图书馆建筑、图书馆史与学术研究中的书目编制等诸多领域,极大地促进了外国图书馆学在中国的传播。  相似文献   
13.
针对张厚生与刘娟合撰的《钱亚新论著编译系年》一文存在的不足,按专著与论文两种类型对其加以修订和补遗,从而使学界对钱亚新先生一生的著译活动有个更加准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王尔德创作的剧本Salomé在中国传播甚广,对中国现代文学影响很大.但学界对启明书局在1937年推出的Salomé汉译本说法不一,容易误导读者.文章分析了与启明书局1937年Salomé汉译本相关的四种主要说法,指出其矛盾与不确之处,并根据找到的证据,说明启明书局只在1937年1月初版、同年3月再版,1940年8月3版过一个Salomé汉译本<莎乐美>,其译者为沈佩秋.  相似文献   
15.
以最新挖掘的中外档案资料为基础,对谭卓垣在岭南学校(岭南大学)的求学与工作经历重新加以考察与辨析。文章指出,1912-1918年,他在岭南学校高等小学与中学就读6年。1918-1922年,他在升格后的岭南大学就读4年,获文学士学位。大约从1919年9月起至1922年2月,他在岭南大学图书馆勤工俭学,接受特嘉女士的指导。1922年春季起,他尚未毕业就成为岭南大学图书馆的正式员工,历任副馆长、馆长,直到1937年夏离开。在此期间,他两度休假,一次赴海格学院执教1年(1924-1925学年),一次赴美留学3年(1930-1933学年)。他全身心投入到岭南大学图书馆的发展中,在馆藏建设与参考服务两个方面用力尤多。  相似文献   
16.
福建一直都是中外交流的重要前沿阵地,但直到明朝时期,福建与西方之间才开始出现文献交流活动。尽管马丁·德·拉达最早促动了福建文献的西传之旅,而利玛窦也据朱熹所编《四书集注》完成了一种《四书》拉丁文译本,但西学中传才是福建与西方文献交流活动中的主流,而西方来华传教士则是这一活动的主力军。其中,艾儒略所译《圣梦歌》为目前所知的第一首汉译英诗,而阳玛诺、利安当等人也对福建与西方文献交流活动有所贡献。与此同时,福建本土士人也开始走上了中西文献交流的历史舞台。其中,张赓既是金尼阁翻译《况义》时的笔录润饰者,也是艾儒略所译《圣梦歌》最早的刊印者,为西方文献中传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通过挖掘和梳理金陵大学原始校史资料和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藏亚洲基督教高等教育联合董事会档案,对1927—1941年金陵大学图书馆学系(组)的创办历程与成绩进行了重新考证,基本厘清了其发展脉络,尤其在课程设置、师资教学、毕业生名录等方面较以往研究有了较大突破。文章最后就史料利用略谈感触,并且提出了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8.
杨昭悊是20世纪中国第一代图书馆学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长期在图书馆界服务,积极参与各级图书馆协会的相关活动,留下了多种图书馆学著译成果,对当时及后来的图书馆学研究者影响至深.通过梳理中英文史料,我们发现,1915年9月一1919年6月,杨昭悊就读于北京法政专门学校.在校期间,他对图书馆学产生兴趣,并于毕业后留在母校图书馆工作.1921年11月,他赴美留学,先后就读于南加州大学、洛杉矶公共图书馆附属图书馆学校与伊利诺斯大学图书馆学院,但仅在南加州大学获得政治学硕士学位.1925年10月,他携妻子王京生回国,先后在北京法政大学图书馆与江西省立图书馆工作.约在1933年下半年,他离开江西省立图书馆,去向不明.1939年11月,他病逝于湖北谷城.  相似文献   
19.
戴志骞执掌清华图书馆期间,通过搜购、捐赠和交换等多种途径,极力增加馆藏,积极筹划扩充馆舍,对清华图书馆一期、二期建筑的规划与建成出力甚大,同时引进了一批优秀馆员,为图书馆发展提供人才保障,由此,将清华图书馆从一个小图书室发展成为一所规模宏大、管理有序、服务上佳的高校图书馆。  相似文献   
20.
从戴志骞寄给美国校友的两封信件、纽约州立图书馆学校的学生登记簿以及戴志骞博士论文的导言等一手英文史料中,发现戴志骞早年学习勤奋、成绩优异,但身体状况不佳,几度影响到学业和事业。1930年,他因病辞去中央大学副校长之职,赴东北疗养。其间,他考察了满洲地区的资源和经济发展情况。为阻止日俄势力侵入,开发东北边疆,实现国家和平,戴志骞决心在满洲充当一名金融与投资领域的拓荒者。为此,他放弃了原本的专业,并有意将自己在图书馆界和大学管理界取得的地位让给训练有素的年轻一代。1931年以后,戴志骞长期就职于中国银行。1951年,他和夫人移居阿根廷,直至1963年逝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