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0篇
教育   2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所谓诗化比较首先就是进行诗人之人的比较,将郭沫若与闻一多置于诗人心灵表达的动态流程中,来进行诗学与化学的纵横比较,以展示诗人之间在诗魂、诗情、诗艺、诗风上的化差别。  相似文献   
12.
汉语文学,较之中国文学、华文文学,除了更具准确性与包容性,并可有着中国汉语文学与世界汉语文学的概念构成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能够体现出汉语文学作为语种文学的超民族性、超国别性、超文化性。通过对汉语文学进行正名,将能从学术研究方面开始来促进汉语文学突破民族文学、国别文学的限制向着语种文学的方向发展,从而显示出汉语文学已经具有的民族文学、国别文学、语种文学这三大构成。  相似文献   
13.
区域文化与区域文学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区域文化是民族国家之内在特定时期与环境中存在着的,拥有意识文化、地区文化、地缘文化、民族文化四大基本构成要素,并且具有意识形态主导性、行政区划限定性、人文地理稳定性、民族归属独特性这四大特征的阶段性文化现象。区域文学就是以区域文化为审美对象,拥有意识文化导向、地区文化限度、地缘文化特性、民族文化底蕴这四大文化内涵,地域文学的政治性需要与地方文学的地方性表达趋于一致的文学现象。  相似文献   
14.
抗战时期的陪都重庆成为全国文化中心,促进了重庆现代诗歌进入多样化的发展新阶段,不仅以诗歌的个人创造展现出重庆形象,而且以诗歌的的区域发展引导着中国现代诗歌的阶段性发展。  相似文献   
15.
网络新闻传播通过个人自律来发挥空前的传播优势,有助于网民的双重身份的相对合一,进而促进新闻的主观性与客观性的相对一致.  相似文献   
16.
以巴蜀文化从区域文化向着地方文化转换的古今流变轨迹为历史参照,从文化空间的绵延、文化中心的形成、文化心态的嬗变这三方面进行了相关探讨,指出了以巴渝文化与蜀都文化为核心构成的都市文化的现实发展,将促成巴地文化与蜀地文化的现代融合。  相似文献   
17.
中国抗日战争为区域文学运动的兴起与发展提出了特定的战时文化环境,而重庆文学发展正是以陪都文学运动这一具体样态来走向中国文学运动的中心,并且通过主流化与现实化的动态交互过程,最终成为具有全国代表性的区域文学运动.  相似文献   
18.
民生剧在电视传播过程中,从栏目分类设置到戏剧生成方式,均表现出特有的戏剧特征。  相似文献   
19.
重庆实力派作家莫怀戚的长篇小说《经典关系》,体现出具有某种地方色彩的当代长篇小说,在创作上的可能性与可行性,尤其是面对有关男女关系在重庆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演变,如何运用重庆方言来进行小说叙事,在呈现出个人写作的成功与局限的同时,进行了具有再创性质的个人示范。  相似文献   
20.
抗战伊始,重庆小说就能够以比较开阔的眼光,来关注战争风云,尤其是着眼于整个战时生活进行小说叙事之中的史诗建构,展开更为广泛而又更为深入的小说纪实,呈现为心灵史诗的小说现实。这样,抗战时期重庆小说通过小说叙事的史诗建构,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现代小说的典范之作,代表着抗战时期中国现代文学发展的艺术高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