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篇
科学研究   2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2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8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本文立足"六个坚持",就如何做好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1997年12月26日下午,中宣部大会议厅冠盖云集,洋溢着热烈、欢快的气氛,一百多位优秀图书编辑和新闻出版界领导同志亲切交谈,互致问候,在这里出席“中国图书奖”10周年纪念大会。 中国图书奖是1986年由中宣部设计并组织实施的,由中宣部出版局主办,责成《中国图书评论》杂志社承办。1989年中国图书评论学会成立后,由该学会承办。这是国家级的综合性图书奖,至今已评选十届。  相似文献   
13.
知识经济归根到底是一种经济,是经济的一种形态,而大学精神是大学文化的范畴,属于精神层面的东西,两者在概念范畴和运行规律上都是泾渭分明的。他们之间究竞有什么联系呢?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与中国大学精神的联系,以利于大学文化建设和高校人才培养。  相似文献   
14.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品德基石。我校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贯彻《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中,针对学校实际,以"诚信为本",开发了"五信成才"教育,即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引导学生以诚做人树立信心、以诚感人增强信任、以诚待人打造信誉、以诚为人坚定信念、以诚动人激活信息。使学生实现身与心、智力与品格、个性与特长的综合发展,为迎接未来人生的挑战奠定坚定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15.
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大势之下,中高职院校如何抓牢人才培养质量主线,把握产业结构调整对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变化,契合区域经济发展主脉等问题随之而来。文章在分析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内涵基础之上,针对当前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以产教融合优化体系结构、以校企合作提高培养质量、以产业学院促进机制健全、以四链联动强化融合度、以多方评价凸显作用体现等策略,为中高职人才贯通培养路径创新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6.
中国和英国作为东西方的两个大国,都拥有悠久的历史和高度发展的文明,在精密复杂、高度发展的文明框架内,两国的文化从内涵到表征极其丰富。本文立足于中英两国的茶文化,从中英茶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中式茶和英式茶的冲泡方法、中国和英国独特的茶道精神三方面展开论述,以期通过对中英两国茶文化的对比论述,为新时代下中英两国的文化交流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18.
郭雁 《新闻知识》2006,(6):61-63
2006年2月9日晚,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5年度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在隆重的颁奖典礼中,十大人物一一亮相。他们是:魏青刚、丛飞、费俊龙、聂海胜、黄伯云、李春燕、洪占辉、陈健、邰丽华、杨业功、王顺友(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并列)。其中最震撼人心的是洪战辉“带着妹妹上大学”的故事。央视给洪战辉的颁奖词是:“当他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对另一个更弱小的孩子担起了责任,就要撑起困境中的家庭,就要学会友善、勇敢和坚强,生活让他过早地开始收获,他由此从男孩开始变成了苦难打不倒的男子汉,在贫困中求学,在艰辛中自强,今天他看起来…  相似文献   
19.
诚信,即诚实守信,是中华传统美德之一,是做人的基本准则,是人具有高尚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小学生成长发展的品德基石.我校在进行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和贯彻<全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活动中,针对学校实际,以"诚信为本",开发了"五信成才"教育,即在教与学的互动中,引导学生以诚做人树立信心、以诚感人增强信任、以诚待人打造信誉、以诚为人坚定信念、以诚动人激活信息.使学生实现身与心、智力与品格、个性与特长的综合发展,为迎接未来人生的挑战奠定坚定的人格基础.  相似文献   
20.
世界上,什么行业风险最大?一位资深编辑出语惊人:除了医生,最险莫过做“校对”!尤其是遇到重要的政治术语、工程数据、药剂量,一字之差,往往产生严重后果。此言信然。笔者从事文字工作多年,“遇险”多次,有的是亲历,有的是耳闻,想起来,至今后怕。一次下厂核红,校样上把“自治区店”的“区”字横倒,成了“凶店”,愣没看出来,直到付印前一分钟才发现。“文革”期间,排印宣传毛泽民烈士的事迹,误排成“毛泽东烈士”,如果印出来,后果可想而知。某书将“赋诗一首”错成“贼诗一首”。有一本医药书,将盐酸麻黄硷的剂量错了一个小数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