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0篇
教育   23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前,我国的价格体制正经历着一个由“破”为主到以“立”为主的转折。前一阶段的改革主要是通过国家有步骤地调整严重扭曲的价格结构和尽可能放开适宜竞争的价格,打破僵化的计划价格管理体制,为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价格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但是,放开价格仅仅实现了定价主体的转换,并不  相似文献   
12.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为1600-1800个,其中写字800-1000个.识字量的增多,实行“认写分流”的原则,旨在鼓励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识字量,尽早开展语文阅读活动。  相似文献   
13.
小学语文作为小学生学习的基本学科和主要学科,以其深刻的人文性和工具性独自屹立在小学生的课表之中。而小学语文作文更像是语文课堂上的一朵奇葩,让每一位躬身于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挠头,更让实践语文知识的小学生们头疼。  相似文献   
14.
论财税与社会保障改革陈德君发展社会保障事业是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也是财政的重要职能之一。财税部门应积极参与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健全社会保障管理法律法规,调整财税政策,合理安排社会保障预算,调整支出结构,净化支出内容,强化社会保障资金和财务管理,支...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统的社会保障,是以国家包揽为主体,以高就业、低工资、高福利为基本特征的。高就业必然是低工资,而作为对低工资的补偿,必然是高福利。这一制度是我国传统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存在和扩张都是以高度集权化的计划经济体制为必要条件,反过来它又是这一传...  相似文献   
16.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运景目标纲要》明确指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关键是实现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转变,一是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二是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然而,现行价格机制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很不适应。因此,必须加大力度深化价格改革,以充分发挥价格在促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中的作用。一、建立市场形成价格的机制放开价格是建立市场价格机制的前提,也是转变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根据市场经济的要求,让绝…  相似文献   
17.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第一学段(一、二年级)学生识字量为1600~1800个,其中写字800~1000个.识字量的增多,实行"认写分流"的原则,旨在鼓励学生积累一定数量的识字量,尽早开展语文阅读活动.但传统教学中识字教学"高时低效"的现象一直困扰着语文教学,课堂中单调地读,重复地写,机械地写,让学生兴趣  相似文献   
18.
关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劳动人事制度改革的几个问题陈正部陈德君劳动人事制度是劳动力和人才资源使用的运行机制及其各种规范的总称,是社会经济和行政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对人力资源的开发、使用和管理的重要制度。一个适应社会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的劳动人事制度,必然能调动包括体...  相似文献   
19.
改革放开以来,我国已经发生了四次通货膨胀。第一次发生于1980年,物价上涨6%;第二次是在1985年,物价上涨8.8%;第三次是1988年,物价上涨18.5%,物价指数已经突破两位数;第四次从1993年开始一直到现在,1993年物价上涨13.4%,1994年进一步升至21.7%,成为改革开放以来物价水平的高峰年。  相似文献   
20.
小学作文教学是一项系统的综合工程.小学生从三年级开始写作文,每个学期教材安排有7至8次的作文训练,一直到小学毕业.中年级是由看图写话向命题作文过渡的阶段.这一阶段以"段"的训练为重点,从写好一段话到写好几段话.打好了这个基础,就为高年级"篇"的训练创造了条件.由此看来,小学作文教学是有阶段性的训练序列的.从目前小学作文教学的实际来看,这种阶段性的序列训练未能很好地从教材中体现出来.如教材上的中年级的作文训练题目,忽视了"段"的训练,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