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6篇
  免费   119篇
  国内免费   231篇
教育   6584篇
科学研究   1316篇
各国文化   18篇
体育   856篇
综合类   631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112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73篇
  2021年   154篇
  2020年   176篇
  2019年   95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95篇
  2016年   84篇
  2015年   292篇
  2014年   473篇
  2013年   629篇
  2012年   762篇
  2011年   894篇
  2010年   800篇
  2009年   754篇
  2008年   793篇
  2007年   826篇
  2006年   774篇
  2005年   678篇
  2004年   493篇
  2003年   404篇
  2002年   378篇
  2001年   292篇
  2000年   176篇
  1999年   108篇
  1998年   54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31篇
  1995年   23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195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正> 参考工作在图书馆工作中占着重要的地位,这一点已为人所共知.处在信息社会的今天,它的特殊作用更为人们所重视.在国外,图书馆参考工作的历史并不长,大致开始于19世纪下半叶.1876年,在美国图书馆协会(ALA)第一届大会上,美国著名图书馆学家、ALA的创始人之一格林(Samuel S.Green, 1837-1918)提出一篇题为"馆员与读者之间的个人关系"的论文.这篇论文后被刋载在《美国图书馆期刊》上,它一般被认为是在图书馆中正式建立参考服务的最早倡议.  相似文献   
12.
数字时代的信息与知识组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扫描2007年度国外图书馆学研究进展,针对图书馆学理论、信息资源建设、信息与知识组织、用户研究、图书馆伦理与法律、图书馆管理思想与模式、开放获取、数字图书馆技术等8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述评。  相似文献   
13.
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利用有限理性条件下进化博弈理论的方法,研究组织成员知识共享中的稳定均衡问题。通过建立组织内部知识共享的进化博弈模型,分析了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以及组织监督力度与知识共享稳定均衡之间的关系。分析表明,提高组织中人际关系的和谐度与对组织成员不共享行为的监督力度是促成组织向知识共享稳定均衡演化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学科馆员制度与服务是大学图书馆的一项新的制度与服务。关于学科馆员的研究已成为图书馆学的研究热点。本文是在作者有关学科馆员的系列学术报告基础上完成的,讨论了学科馆员工作在大学图书馆的开展,分析了学科馆员工作的十个关键步骤。作者总结了南开大学图书馆学科馆员工作经验,提出了一些建议。参考文献3。  相似文献   
15.
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是一项以电子文件的接受、保管、长期存取为主要目的的系统工程。本文首先分析了美国电子文件档案馆工程的设计原则、前期准备工作和系统实现的功能。在此基础上,笔者对该系统的开发策略和可借鉴的经验进行了总结。最后,笔者对我国数字档案馆建设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开放存取研究进展述评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文章介绍了开放存取的概念、基本特征和产生背景、发展历史、形式、优势、存在的相关问题及其现状,并对其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ITIL理论在网管服务台系统中的应用,并探讨如何基于ITIL进行网管服务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SciFinder Scholar的检索及其特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c iF inder Scholar是美国CAS推出的网络版化学文献数据库,也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化学化工资料库。本文详细介绍了该数据库平台的概况、检索方法及特点。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examines current trends in family studies research, details the methodological and topical perspectives that are emerging, and reflects on how these findings could be integrated to provide a more coherent approach to researching the leisure, learning and recreational aspects of family visitors to art museums. Research findings from disciplines such as sociology, ethnography, education, design and marketing are of interest to the field of visitor studies, and this paper contributes to the wider research agenda by providing an overview of family research methods from a range of other disciplines, as well as those used within visitor studies.Over the last decade, there has been a growth of research in family learning in science museums, leading to an emerging disciplinary matrix, whilst many aspects of family visits to art museums remain relatively unexplored.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gathering meaningful data from adults and children in family groups, and concludes by suggesting that a challenge for art museums is to learn from what is happening in other areas of cultural research into families, and to develop a framework for research which builds on the methodological strengths and practical experience of robust studies.  相似文献   
20.
Public history is turned toward the future no less than the past. Little discussion exists as to how practices of public history might foster new ways to live with the presence of history. Museum exhibitions are one site where such discussions may take place. Particularly generative in this regard are exhibitions that present artifacts and documentation that reference state-sponsored violence. One such exhibition in development is discussed. While this exhibition presents evidence of past events, it also assembles traces of the past and bequeaths them as a testament, “a terrible gift” that places difficult demands on those to whom it has been given. In discussing the practices of inheritance initiated by such a gift implications are drawn for how museums might initiate a reconsideration of the force of history in social lif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