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5篇
  免费   28篇
教育   813篇
科学研究   26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30篇
综合类   6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57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31篇
  2017年   39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10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80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24篇
  2004年   207篇
  2003年   11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4年   1篇
  1974年   1篇
  1971年   1篇
  1970年   1篇
  1969年   1篇
  1966年   1篇
  195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Abstract

Following the recent trends of globalization and regionalization, the idea of Asia has been revived in political, economic, and cultural fields. This essay examines some of the various uses of this idea in modern East Asian and especially Chinese history. The essay consists of four parts. Part One discusses the derivativeness of the idea of Asia, that is, how this idea developed from modern European history, especially the nineteenth century European narrative of “World History,” and it points out how the early modern Japanese “theory of shedding Asia” derived from this narrative. Part Two stud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idea of Asia and two forms of Narodism against the background of the Chinese and Russian revolutions – one, exemplified by Russian Narodism, attempted to use Asian particularity to challenge modern capitalism; the other, represented by Sun Yat‐sen, attempted to construct a nation‐state according to a socialist revolutionary program, and to develop agricultural capitalism under the particular social conditions of Asia. Part Three considers the differences and tensions between the “Great Asia‐ism” of Chinese revolutionaries such as Sun and the Japanese idea of Toyo (East Asia), and it discusses the need to overcome the categories of nation‐state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question of Asia. Part Four discusses the need to go beyond early modern maritime‐centered accounts, nationalist frameworks, and Eurocentrism in re‐examining the question of Asia through historical research by focusing on the particular legacies of Asia (such as the tributary system) and the problems of “early modernity.”  相似文献   
992.
Koch  Natalie  Vora  Neha 《Minerva》2019,57(4):549-564
Minerva - American university globalization has increasingly targeted and been courted by authoritarian states. While the reasons for these partnerships are manifold—including the ease of...  相似文献   
993.
唐甄是我国明清之际重要的启蒙思想家。在哲学上,他批评程朱理学的空疏,强调“修身”与“治世”、“尽性”与“事功”的统一,试图建立一种事功型的心学模式。在政治上,他骂封建帝王为“贼”,主张改革时政,整顿官治,对礼法实行“弃旧图新”的改造。在道德上,他提出了“贾不辱身”的价值观和“人之生也无不同”的平等思想。唐甄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封建的藩篱,而与正在缓慢发展的资本主义精神相一致,因而具有一定的启蒙价值。  相似文献   
994.
比较教育学科理论问题仍是一个颇具挑战性的论题。当代比较教育学研究在转变:从宏观研究转向微观研究;从关注国家教育制度转为关注学校教育方法及教育效果;从主要研究发达国家转向重视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及全球性教育问题;从一味介绍外国教育制度的优越性到同时强调各国教育的独特性及相互借鉴;从仅重视国民教育制度到关注妇女、少数民族等社会弱势群体的教育;从仅注重正规的中小学教育到关注正规教育,非正规教育、非正式教育及私立教育。  相似文献   
995.
春秋时期,国君们与世卿争夺权力的斗争十分激烈。逐渐失势的国君利用各种力量与强势的世卿抗衡,嬖臣是国君为了维护君权所依赖的重要力量之一。嬖臣的出身来源比较复杂,社会地位较低,依附于君主。他们的出现,是周代宗法制和分封制松动乃至混乱的结果,也是下层社会成员向上流动的表现。嬖臣自身的局限性和国君力量的孱弱,最终导致他们的失败。  相似文献   
996.
《邓小平理论概论》在邓小平理论的宣传、教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把邓小平科学技术思想提到应有高度进行阐述,没有阐明它在整个邓小平理论中的地位和意义,这方面是应该充实和提高的。  相似文献   
997.
关系过程分析中意义的体现问题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从关系过程的建构标准以及从意义到体现形式两个角度,对大多数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关系过程分析中对意义的体现的处理标准不一情况进行分析与讨论可看出:about之类的介词和被动语态中的by之所以被归入不同体现单位,主要源于关系过程建构标准的不够明晰;应该根据深层意义及其整体、一致式与隐喻式这两个方面来具体判定关系过程的体现单位;关系过程被动句中的by应该划归“过程”;功能体现单位应该是整体,而不是部分。可采用一致式与隐喻式合二为一的分析模式。  相似文献   
998.
汉语批评言语行为的中外对比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内外对批评言语行为的研究都非常薄弱。但事实上中国人的批评实施方式是丰富多彩的,而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是否会用同样的方式实施这一行为呢?采用问卷形式调查了外国留学生使用汉语实施批评言语行为的情况,从批评观念、批评策略的选择、批评所使用的词语和表达句式、社会批评化心理四个方面与中国人的批评实施方式进行全方位对比,可发现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   
999.
随着实验技术的创新,ERP技术近年已被广泛用于工作记忆研究。工作记忆的典型ERP效应包括P300、N400、CNV及其他皮层慢电位的波幅和潜伏期变化模式。ERP指标的应用极大地促进了对视觉工作记忆、言语工作记忆和中央执行系统心理和生理机制的研究。ERP研究技术和方法的进一步改进和完善将能更充分发挥其在工作记忆研究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00.
从费城到纽约——美国金融中心的变迁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美国早期金融发展史上,费需是第一个全国金融中心。但是仅仅几十年之后,纽约就取代它成为新的全国金融中心。在这和中变迁过程中,有四个基础性的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分别是政治中心、商业贸易量、区域经济实力和制度创新等。其中,政治中心在全国金融中心的最初形成阶段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其重要性会变得越来越弱,相反,商业贸易量、区域经济实力和制度创新则成为全国金融中心形成、发展和巩固的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