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3篇 |
免费 | 11篇 |
国内免费 | 3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347篇 |
科学研究 | 64篇 |
各国文化 | 3篇 |
体育 | 49篇 |
综合类 | 25篇 |
信息传播 | 8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2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6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7篇 |
2018年 | 9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13篇 |
2014年 | 37篇 |
2013年 | 54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68篇 |
2010年 | 33篇 |
2009年 | 26篇 |
2008年 | 34篇 |
2007年 | 51篇 |
2006年 | 40篇 |
2005年 | 28篇 |
2004年 | 24篇 |
2003年 | 24篇 |
2002年 | 19篇 |
2001年 | 12篇 |
2000年 | 7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5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edro Passos Duarte Araújo Keith Davids Luis Gouveia João Milho SidóNio Serpa 《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s》2013,31(13):1421-1429
Abstract Previous work on dynamics of interpersonal interactions in 1 vs. 1 sub-phases of basketball has identified changes in interpersonal distance between an attacker and defender as a potential control parameter for influencing organizational states of attacker–defender dyads. Other studies have reported the constraining effect of relative velocity between an attacker and defender in 1 vs. 1 dyads.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se candidate control parameters, we compared the impact of both interpersonal distance and relative velocity on the pattern-forming dynamics of attacker–defender dyads in the sport of rugby union. Results revealed that when interpersonal distance achieved a critical value of less than 4 m, and relative velocity values increased or were maintained above 1 m · s?1, a successful outcome (i.e. clean attempt) for an attacker was predicted. Alternatively, when values of relative velocity suddenly decreased below this threshold, at the same critical value of interpersonal distance, a successful outcome for the defender was predicted. Data demonstrated how the coupling of these two potential, nested control parameters moved the dyadic system to phase transitions, characterized as a try or a tackle. Observations suggested that relative velocity increased its influence on the organization of attacker–defender dyads in rugby union over time as spatial proximity to the try line increased. 相似文献
2.
湖南"四化两型"建设对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学生社团为了满足需求必须加强自身管理。通过对湖南有代表性的高职院校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客观分析现行管理模式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明确社团管理工作的对策,就是要实现"四个转变",即转变社团管理理念、转变社团发展思路、转变社团管理模式、转变社团培训功能。 相似文献
3.
潘世东 《荆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2(11):23-27
较之西方美学推崇的外在形式和谐,发源于天人合一的深远背景、以自然、社会、人生的和谐为基础的中国艺术的和谐之美,更加深入地触及到了和的本质。这主要在于:(1)由天人合一所推衍出来的意境创造理论,正确地体现了审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产生了一种独具风采的审美样式,具有最高的审美价值。(2)揭示了和谐的实质,将艺术辩证思维和方法引入审美领域、启发美学家艺术家们自觉地运用相反相成的法则,将各种矛盾对立的因素有机协调起来,以造成一种起伏变化、抑扬曲折的艺术审美效果。(3)作为一种思想原则,和演化出了诸如虚实、情景、文质、风骨、奇正等一系列相对范畴的精湛论述和运用,对后世美学艺术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关于加强海峡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尔清 《山西师大体育学院学报》2006,21(2):9-11,15
海峡两岸的体育交往在不同程度上增加了解、消除隔阂、加深了友谊,但从两岸发展的需求来考虑,两岸体育交流合作的现状仍不尽人意。因此,选择适合两岸现状和民情的体育交往方式和沟通渠道,来促进两岸经贸往来与和平统一,就显得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5.
陈雪松 《广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2,(4):74-76
加强高校师德建设有很强的现实意义,高校工会作为学校的群众组织,是联系广大教职工的桥梁和纽带,在师德建设中有着自身的特点和优势,新形势下需要积极探索各种有效途径,充分发挥高校工会在师德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正日益显现.世界教育主题转变为学会关心,营造了重视思想道德教育的国际环境.本文从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出发,根据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发展特点,围绕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探求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的对策及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薛兵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6,(3):43-46
如何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的绩效性,是当前工会经费管理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通过对工会经费收入的现状、使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阐述了提高工会经费使用绩效性的必要性及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教育职能是工会的一项重要职能,搞好教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提高教职工的法治意识是高校工会工作的重要内容。高校教职工的法治意识现状迫切需要高校工会组织进一步转变观念、创新机制,加大工作力度,在提升教职工法治意识上有所作为。 相似文献
9.
两个偶图Km,n与Kp,q的并记作Km,n∪Kp,q.利用构造的方法,给出了图Km,n∪Kp,q的一个算术标号,证明了图Km,n∪Kp,q是(k,d)算术图,从而推广了路线等人的相应结果. 相似文献
10.
工会是教职工群众自愿结合的组织,是教职工群众的家,全心全意为教职工群众服务是高等学校工会的基本职能.工会只有全心全意为教职工群众服务,工会才能真正发挥其作用.本文就高等学校工会的服务职能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促进高等学校工会工作的发展.党的十六大报告强调指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必须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实现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作为高校工会,要贯彻落实十六大这一精神,就必须突出服务职能,真正做到权为职工所用,情为职工所系,利为职工所谋,全心全意为广大教职工服务.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