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313篇
科学研究   40篇
各国文化   42篇
体育   43篇
综合类   168篇
文化理论   28篇
信息传播   28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399篇
  2006年   626篇
  2005年   295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97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中国机读目录格式使用手册》在著录中虽然涵盖了目录在广度和深度标引方面的全部内容,但在细节的规定上还存在着不完整、不确定的情况,给实际的编目操作带来歧义与误解。本文列举并给予分析,希望今后在修订时能够明确,以便所有的CNMARC格式著录都能整齐划一。  相似文献   
42.
丰子恺对于现代机械文明的看法,正构成他现代性反思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方面.和梁启超等启蒙知识分子的看法不同,铁路、火车一类的现代机械文明在丰子恺的文化视野里,并非就是进步的象征:相反,从现代机械对人性的挤压中,丰子恺看到的恰恰是现代机械"可怕"的一面.<病车>一类的漫画,正是从艺术的角度,阐释了作者这样的文化思想.  相似文献   
43.
成功     
所谓成功.就是将平凡之事做成不平凡。  相似文献   
44.
薛宝叙是与贾宝玉、林黛玉鼎足而三的重要人物,也是红学研究中争议最多的复杂人物.宝叙品格端方,容貌丰美,宽以待人,善解人意,乐于助人,具备深厚的艺术修养和广博学识;她"鲜艳妩媚"而"不觉奢华","才、学、识俱佳"而高唱"女子无才便是德",有"金玉良缘"而"总远着宝玉",这些矛盾性格在宝叙身上表现得极为突出而真实;宝叙鲜活的形象与她的身姿一样丰满而迷人.  相似文献   
45.
结合左拉的代表作<娜娜>,从文本、作者、读者三个角度,来具体阐析左拉的"真"的极为丰富的内涵.左拉的"真"既有对社会客观真相的描摹,又有对人类内在本真的探寻,前者从各个角度展示出世态炎凉,后者则触及隐秘的人类灵魂深处,由此而管窥人性的本质.  相似文献   
46.
本文就<世说新语>中"忧""勃""至""故作"句读和"兵"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沈剑知等认为惑溺3刘注"忧爱"之"忧"当作"抚",笔者不同意,笔者认为"忧"有"爱"义.关于文学53条"勃",方一新认为义为"言辞精彩纷呈",本文举例证成其观点.有学者认为简傲4条"故作"应属下连续,笔者认为当从余嘉锡等属上,并认为此系"文中自注"或刘注阑入正文所致.有学者认为德行47条"思至"为动补结构,笔者认为不对,"至"作为修饰性词语,一般置于形容词之后,而非名词之后.关于方正58条"兵",笔者认为系詈语,并从历史角度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47.
《论语》是儒家的主要经典,对它的解读格外引人注目,其中重要的一面即是方法.本文认为用文本解读文本的方法来解读《论语》,即用孔子的话来解释孔子,更能维护古典文本中孔子思想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相似文献   
48.
从对二十世纪以来《海上花列传》研究的论著与相关论文的梳理与归纳可知,学界对《海上花列传》的研究经历了一个从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入的过程,研究逐渐走向多元化、深层化,同时也有许多空间有待我们去开拓。  相似文献   
49.
《中州集》是一部由金代大诗人、文学批评家元好问编纂的金代诗词总集。总集中对所收作家"每人各为小传,详具始末"。这些小传的内容非常丰富,不但记载了字号、籍贯、科第仕历、生平事迹、趣闻轶事,而且还记录了许多名句佳篇、诗文著作及诗词评论等。宋人许彦周在《彦周诗话》中对"诗话"的概括是:"诗话者,辨句法、备古今、纪盛德、录异事、正讹误也。"如果以此作为标准来衡量的话,《中州集》作家小传确实具有诗话性质。  相似文献   
50.
查慎行的仕宦诗,记录了诗人十年间的仕宦人生历程,抒发了诗人对宦海风波的切身体验和深刻感受,同时也对朝廷内部的政治斗争进行了艺术的纪实性的描述;艺术上笔法老辣,含蓄蕴藉,意境高远,语言精炼而贴切生动,是清诗研究中不应忽视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