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6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1587篇
科学研究   47篇
各国文化   45篇
体育   24篇
综合类   179篇
文化理论   29篇
信息传播   27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8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72篇
  2008年   73篇
  2007年   423篇
  2006年   650篇
  2005年   314篇
  2004年   216篇
  2003年   60篇
  2002年   106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万象》是一份商业性的,都市大众的综合性文化杂志。《万象》的编辑、写作与出版,是上海沦陷区有良知的文化人的一次反控制、争自由的文化实践。由于编者的更换,《万象》杂志分前、后期,大体说来,前期《万象》主要任务是冲破占领者的封锁,打开言说空间,偏重于市民言说,后期《万象》,偏重于知识分子的言说,这样,经过前后两位编者的努力,《万象》的杂志空间里,就集中了上海沦陷区最广泛的作者,从《万象》里更源源不断地涌现出文学新人。《万象》更吸引了广大的读者,始终保持了上万的销售量,成了“(沦陷区)非常时期的非常(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02.
本文通过在场和细读文本的方式对《茉莉香片》做出解读,分析作者如何把握主人公复杂矛盾的心理状态、并探讨其心理状态的内部渊源。  相似文献   
103.
20世纪中国<文心雕龙>研究的历史可以分为开创期、发展期和繁盛期三个阶段.开创期为材料积累阶段,研究成果多属于概述评介的性质;发展期为专题讨论阶段,研究成果多带有歧义争鸣的特色;繁盛期为总结阶段,研究成果趋向于多层面多角度的综合.我们有理由相信在"龙学"界同仁的努力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沉寂思考、蓄积调整,21世纪的<文心雕龙>研究,必将在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中获得新生.  相似文献   
104.
<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的修改反映了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发展趋势--法治化,具体体现在"依法治校"成为高校学生管理的基本准则;重视学生作为学校主体的地位;高校管理开始重视程序公正;高校办学自主权得到确认,自治范围明显扩大;被处分学生救济途径的规范化等方面.  相似文献   
105.
袁宏历史观的显著特点,是与其易学见解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其对易理的阐释是其史学见解的哲理基础.他根据<易>的阴阳之义来论证天人相通,从而推论出名教的起源;他根据<易>之三义:简易、变易、不易,对历史运动过程作出了变中有不变的解释;他根据<易>含天道、地道、人道,将历史变化和天人所助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106.
张掖大佛寺取经壁画应是《西游记》的衍生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掖大佛寺的取经壁画被有关方面宣布是元代作品,早于吴承恩《西游记》200多年,是《西游记》的创作原型。这个结论值得怀疑。取经故事的形成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各有特征可寻。从壁画内容看,其中的一些故事相当晚出,应是吴承恩《西游记》的衍生物。  相似文献   
107.
<语丝>的诞生,是现代杂文发展的一块里程碑.五四运动的退潮导致了杂文作家的明显减少,许多作家很少或不写杂文.<语丝>的创刊,情形大为改观,大批作家重归或加入杂文创作队伍,他们以深厚的学养,通过对现实和传统的深刻洞察,持现代意义上的自觉批判态度使杂文在斗争中逐步发展为具有文学性的独立文体,使杂文的思想和艺术日趋成熟.  相似文献   
108.
《琵琶行》是白居易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和另一首叙事诗《长恨歌》齐名。唐宣宗李忱说:“童子解呤长恨曲,胡儿独唱琵琶篇。”(《吊白居易》)可见《琵琶行》在当时的影响之大了.著名戏曲家蒋士铨将《琵琶行》改编为《四弦秋》,可见对后来的影响之远了。  相似文献   
109.
刘勰运用诗化的语言对“隐秀”进行了描述性的界定,从而使这一概念具有多角度阐释的可能性。在创作论中,“隐”、“秀”分别是对创作原则和表现手法的要求;在作品论中,具有“隐”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多层含义,显得空灵,有深度,具有“秀”的美学特征的作品有波澜,显得亮丽而光彩;在鉴赏论中,“隐”是读者追寻的意义空白,“秀”是使读者惊醒、感奋的美丽诗句。从文化语境来看,“隐”是儒家温柔敦厚诗教观念的体现,“秀”是魏晋以来追求语言形式之美的时代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10.
《现代情报》1996-2005年核心著者测评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李沛 《现代情报》2006,26(12):5-7,9
运用文献计量学方法,统计分析了《现代情报》1996—2005年著者的发文量和被引量,并根据这两项指标,利用综合指数法测定核心著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