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346篇
  免费   26篇
  国内免费   13篇
教育   8828篇
科学研究   262篇
各国文化   91篇
体育   103篇
综合类   557篇
文化理论   64篇
信息传播   480篇
  2024年   26篇
  2023年   126篇
  2022年   163篇
  2021年   116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08篇
  2018年   71篇
  2017年   141篇
  2016年   162篇
  2015年   281篇
  2014年   550篇
  2013年   532篇
  2012年   556篇
  2011年   747篇
  2010年   698篇
  2009年   666篇
  2008年   803篇
  2007年   932篇
  2006年   1037篇
  2005年   626篇
  2004年   479篇
  2003年   384篇
  2002年   355篇
  2001年   247篇
  2000年   16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46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3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26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3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聊斋志异》中花意象出现的数量和频率很高,构成了《聊斋志异》中复杂而巧妙的象征比喻系统。在美学方面,花意象与人物、环境、诗歌的结合,使小说呈现含蓄的古典美。从功能上看,小说借花形象塑造了不同的女性形象,烘托出唯美的环境氛围,并以花意象为线索建构整部小说,使小说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  相似文献   
52.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猿声”是一个出现频率较高的文学意象。猿的活动范围主要在长江流域,“猿声”意象的出现可追溯到《楚辞》,而大量用例则是南北朝时期。从文学地理学视阈看,长江上游到中游地区构成了“猿声”的主要地理空间。作为长江流域特别是巴东三峡自然景观之一的“猿”,以其独特的高亢悲鸣及其所生活的特殊地域空间,引起羁旅、流寓、被贬等过往文人的情感共鸣。在“猿声”意象的漫长发展定型中,地理环境因素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3.
刚进入青春期的学生随着第二性征的出现和激素的分泌,经常产生以烦躁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情绪,他们往往对此感到不解,但又深受其苦。一名“学霸”女孩深陷烦躁情绪中不能自拔,心理教师通过意象对话疗法帮助她探寻烦躁背后的各种不被察觉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愤怒、压抑和委屈,从而调整认知,疗愈情绪,打开真实的自己,接纳真正的自我。  相似文献   
54.
元好问的寒食诗在意象选取上展现了他的独到眼光,其运用也显示了高超手法。作为金代最杰出的诗人,元好问在唐宋寒食诗深厚情感意蕴的基础上推陈出新,赋予了“寒食”独特的取向;除此之外,元好问在他的寒食诗中引入新的物象或将以往寒食诗常用的意象翻新,构筑遗山寒食诗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55.
宋代词人杜安世,身世不详又无人考证,故在词学史上的地位较为轻微,亦未得到后世学者的关注。杜安世有《寿域词》1卷传世,其中有个别存疑之作,内容多为女子的愁苦相思之情,风格倾向于婉约。燕子、烟以及风意象使其词构造了独特的艺术世界,对词境的塑造与情感的表现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6.
童年的秘密意象是指成人对儿童身上隐藏秘密的一种观念建构,这一意象深刻影响着现代教育的起源和发展.在逻辑上,童年的秘密意象与自然的秘密意象是同构的,童年与自然均为有待揭开面纱的隐秘对象.在历史上,卢梭的儿童发现确立了童年的秘密意象,构成现代教育的重要起源.儿科学、心理学等科学研究一方面强化了童年的秘密意象,从而推动了现代...  相似文献   
57.
以花喻人、以鸟比人是《红楼梦》的一大特点,《红楼梦》中与林黛玉相关的花、鸟意象尤其繁多。太虚幻境中多处以花、鸟为喻体点破林黛玉悲剧命运之缘由和结局;与黛玉同处一现实世界的红楼中人、物亦以花、鸟来形容、衬托林黛玉之凄美、孤高形象;才华出众的林潇湘多次提笔,在一首首诗作中以花、鸟为寄托完成了对自我心性与宿命的表白。如此,《红楼梦》以由远及近、层层深入的逻辑顺序阐释了花、鸟意象所指向的林黛玉形象之深层内涵。  相似文献   
58.
鲲鹏意象是《庄子》塑造出来的第一个同时也是最具代表性的文学和文化符号,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文人的精神世界。《庄子》从19世纪末出现首个英译本开始,至今已有近20个译本。本文择选各个时期的主要译本共十余种,就鲲鹏意象在英译本中的具体呈现进行比较和探讨,围绕鲲化鹏、北冥和南冥几个关键词展开,最后探讨鲲鹏意象在翻译中的文学性表达。  相似文献   
59.
赵微  贾岩 《海外英语》2022,(15):8-10
认知翻译学是翻译研究的新范式,侧重研究译者主观活动及其翻译过程。从认知翻译学视角分析古诗词中的意象词汇英译,进而探索古诗词英译过程中译者对意象词汇的识解与重构,对认知翻译学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比分析《乌夜啼》两英译本,将译者的识解过程分为辖域/背景、视角、突显、详略度四个维度,分析总结不同译者的翻译重构策略,以此反映译者的认知机制,丰富认知翻译学研究。  相似文献   
60.
叶云娜 《海外英语》2022,(23):80-83
认知语言学注重人类自身的认知与外部世界的关系,认为人在外部世界的涉身体验是产生语言知识认知的前提和基础,其对于词汇意义的阐释具有独特之处。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意象图式理论解读英语动词pass的多个义项之间的关系。从认知的角度解释多义动词pass的意义关联性,有助于英语学习者更清晰、更深入地了解和记忆多义动词的不同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