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93篇 |
免费 | 0篇 |
专业分类
教育 | 142篇 |
科学研究 | 6篇 |
各国文化 | 1篇 |
体育 | 33篇 |
综合类 | 4篇 |
文化理论 | 1篇 |
信息传播 | 6篇 |
出版年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1篇 |
2021年 | 3篇 |
2020年 | 1篇 |
2019年 | 1篇 |
2017年 | 3篇 |
2016年 | 3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0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4篇 |
2009年 | 11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8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8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1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1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胡海俊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006,2(6):58-59
对于班级管理中后进生转化,我不由想起陶行知的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写一个“爱”字,而不是“恨”字。这句话对于班主任做好后进生转化大有裨益。通过本人多年班主任工作,我认为班主任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22.
马建华 《新乡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19(6):60-61
中国古典诗词中多抒情,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诗人、词人往往会把情感心绪、意态与形象融合为一个表象,这便形成了特定的意象。而“草”意象是其中较为独特的一种,“草”这一意象在唐诗宋词中所表达出的隐喻义及其生成的渊源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23.
24.
25.
19世纪英国小说家艾米莉·勃朗特在短暂的生命历程中,创作了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呼啸山庄》。文中塑造的希克利夫是一个由爱生恨,继而报复,最后超脱的一个生动形象。爱和恨是整部小说的主线。 相似文献
26.
刘广辉 《商丘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2):35-37
秦词是封建社会中一个多愁善感的知识分子的哀鸣,较之同时代的词人,“愁“、“恨“在其词集里最为突出。表现有二:(一)后期的词愁肠百结,幽恨重重,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的悲剧。(二)分析早期相思离别之作,可知秦词“愁“、“恨“由来之久。 相似文献
27.
<呼啸山庄>与<原野>在环境描写、人物塑造、主题意蕴上有着相似之处,本文通过这三个方面的比较,挖掘两个不同国度、不同性别、不同时代的作家对于人在极爱和极恨的感情形态下人性的探索.两个作家透过文本向我们揭示一个古老而新鲜的命题人的极爱和极恨的感情,可能导致人性的扭曲,但是真的人性应该是美的,总能找到复苏之途. 相似文献
28.
张晓群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10):95-95,97
纳兰性德,字容若,清朝满族成就卓著的词人。他用自然、深挚、清新、朴实之笔,写下了众多情真意切、感人肺腑的爱情词章,展现他爱情的不幸与凄苦的历程,形成了哀感顽艳、婉丽凄清的风格。 相似文献
29.
李贺诗歌的情感特征是恨,恨人生不得意,推己及人,也恨天下不公平,为苍生鸣不平.对恨的解脱使李贺对时间特别敏感.恨使李贺的诗歌形式独特,李贺诗歌代表性的意象是"玉石". 相似文献
30.
如何在语文课中进行美感教学呢?一、引导学生分析人物形象,使学生深入人物内心,和作品中的人物一同去爱,一同去恨,产生共鸣。二、引导学生领会作品的布局谋篇,感受作品的建筑形式美。三、引导学生根据作品的语言,充分想象作品的意境,使学生在美的欣赏中得到熏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