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684篇
  免费   73篇
  国内免费   72篇
教育   22599篇
科学研究   1084篇
各国文化   90篇
体育   659篇
综合类   951篇
文化理论   140篇
信息传播   2306篇
  2024年   109篇
  2023年   506篇
  2022年   584篇
  2021年   526篇
  2020年   425篇
  2019年   361篇
  2018年   182篇
  2017年   351篇
  2016年   452篇
  2015年   835篇
  2014年   1949篇
  2013年   1426篇
  2012年   1667篇
  2011年   1993篇
  2010年   1839篇
  2009年   1942篇
  2008年   2283篇
  2007年   1807篇
  2006年   1397篇
  2005年   1329篇
  2004年   1222篇
  2003年   1126篇
  2002年   1109篇
  2001年   923篇
  2000年   591篇
  1999年   274篇
  1998年   160篇
  1997年   121篇
  1996年   81篇
  1995年   58篇
  1994年   68篇
  1993年   39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27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6篇
  1983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马克思劳动观作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彻底否定,同时也揭示了劳动实践活动的本质内涵.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马克思劳动观对新时代劳动精神教育都具有强大的建构意义,这一建构意义主要体现在理论支撑、价值导向与实践指引等方面.揭示马克思劳动观的建构意义,不仅有助于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劳动...  相似文献   
42.
李申松 《现代教育》2022,(11):41-44
当下,构建新的学生观成为义务教育深度变革之需。依据教育哲学和教育本体性的世纪转向,差异教育认为学生具有现实性和潜在性、思维性和身体性、个性和社会性、局部性和整体性、有序性和无序性、自组织性和他组织性相统一的特性,其基本实践策略是坚持人本性、追求适度性、力行发展性。确立并践行这样的学生观,对推进新时代学校教育的内涵式发展具有基础性意义。  相似文献   
43.
知识观是对知识本质的认识,是教育的认识论,也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根本性问题,决定了课程教学内容乃至教育组织体系和服务模式。知识是人类对认知客体的认知和表征,受到媒介技术的影响,技术变革也推动着知识观的进步。以媒介技术发展为线索,知识的“技术”发展史可划分为口传时期、手写文字时期、印刷文字时期、电子传播时期、数字传播时期五个阶段,其在知识的表征形态、存储方式、传播载体、主要类型、传播方式上均有差异。在数字传播时期,基于互联网的信息空间使得知识内涵扩展、知识数量激增,随之出现的网络化知识呈现出分布式存储、动态变化、综合性碎片化、知识生产即传播等特点。知识的本质属性从静态的线性知识演变为动态的网络化知识。网络化知识呈现出复杂网络演化的规律,对其表征与抽取是揭示网络知识演化规律的关键。网络化知识可以汇聚人类全部智慧,通过“涌现”实现对认知客体的整体识别,能够及时汇聚并传播最新前沿成果,在完整性、复杂性、动态性三方面呈现“回归”知识本源的趋势。网络化知识的出现将引发教育内容和组织方式变革,推动学校与社会日益融合,并呼唤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型。  相似文献   
44.
叶秀芳 《英语教师》2022,(24):159-164
分析生生互动活动对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效率的意义,以及初中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活动存在的问题。以牛津上海版初中《英语》七年级(下)Unit 1—4为例,探究初中英语课堂生生互动设计观。认为教师要保证初中英语课堂生生互动活动易操作、多样化、趣味化、情境化,符合学生的思维和认知水平,体现交际性,融入思维品质培养,趋向真实。  相似文献   
45.
46.
范若恩 《政治思想史》2022,(4):41-48+197
群氓与看客之辨为各个人文社会学科所关注,也是莎士比亚研究史上一个争论长达400余年的重要命题。令人感兴趣的是,鲁迅在其早年和晚年分别对同一部莎士比亚戏剧《裘力斯·凯撒》中著名的群氓场景作出了截然相反的解读——他少年期间将剧中罗马群众归约为被煽动操纵的无理性群氓,而在其晚年则将其解读为政治力量角逐博弈中的冷漠复仇看客——其启示意义不言而喻。如果从侨易学理论视野解析,这一转变与其留日、北上、赴沪等人生跋涉行旅的物质位移产生的“异质相交”以及基于此的精神质变有着密切关联。这两种互相矛盾的解读,并非全然冲突对立,而是体现了鲁迅如何还原出莎士比亚对群众现象丰富复杂的思考,从而达至变之上的恒常之境界。  相似文献   
47.
彭华 《武陵学刊》2022,(6):19-25
人是时间性的存在,生与死是其两极。人又是有限性的存在,对不朽的追求是人类永恒的愿望。“生死关怀”与“不朽关怀”,是人类的终极关怀。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与时间观念和宗法制度密切相关。在儒、释、道三教之中,对中国人的生死观和不朽观的形成起主导作用、占主流地位的是儒家和道家,达则为积极进取的儒家,穷则为独善其身的道家。中国古人试图通过“三立”、行孝、碑铭、行乐等以达到不朽,其中最根本的不朽还是声名不朽与精神永存。  相似文献   
48.
玖恩·路易斯·维夫斯基于自己的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从教师的素养、教师的角色定位以及教师的工作环境三个方面阐述了其教师观,表现出超乎时代的深度和广度,对后世的教育家产生了深远影响。在新时代背景下,其现实意义体现在:教师应树立崇高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立足学生的发展,构建多元化的教师角色;教师要有亲近自然的教育理念,带领学生走出课堂;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提升教师的教学品质;从学生心理发展视角出发,关注个体心理健康与学业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49.
贾若 《黑河学院学报》2022,(8):127-128+131
女性在印第安传统文化中的作用十分显著,不仅仅是对家庭而言,对于部落而言也十分重要。《爱药》的女性角色玛丽和露露在家庭中扮演着支柱的角色,体现了厄德里克对于女性身上的贤惠品质的重视与肯定。而露露忠诚守护部落的品质与在西方文化侵蚀下迷失自我的琼之间形成对比,说明对于印第安女性而言,只有坚守自我、守护文化,才能最终收获幸福。  相似文献   
50.
劳动精神是根植于劳动者内心深处并在其劳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价值理念、精神气质、思维原则以及心理意识,为人的劳动活动提供持久的精神动力和价值航标.以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为核心内容的新时代劳动精神作为一种崇高的劳动理念和价值主张,在当代中国的社会历史性实践中获得了出场的深刻依据.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是实现中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