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6977篇
  免费   658篇
  国内免费   1648篇
教育   334792篇
科学研究   17148篇
各国文化   2904篇
体育   12636篇
综合类   8736篇
文化理论   2807篇
信息传播   50260篇
  2024年   1046篇
  2023年   4748篇
  2022年   5159篇
  2021年   5228篇
  2020年   5335篇
  2019年   4051篇
  2018年   2313篇
  2017年   3896篇
  2016年   7086篇
  2015年   13856篇
  2014年   37844篇
  2013年   19378篇
  2012年   21927篇
  2011年   37480篇
  2010年   41220篇
  2009年   37240篇
  2008年   36972篇
  2007年   29861篇
  2006年   24837篇
  2005年   21927篇
  2004年   19866篇
  2003年   15390篇
  2002年   10764篇
  2001年   7924篇
  2000年   6287篇
  1999年   1710篇
  1998年   1237篇
  1997年   1021篇
  1996年   777篇
  1995年   725篇
  1994年   683篇
  1993年   418篇
  1992年   374篇
  1991年   316篇
  1990年   160篇
  1989年   144篇
  1988年   21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24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4篇
  1980年   1篇
  1957年   5篇
  1950年   7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71.
平生太湖上,短掉几经过。如今重到,何事愁与水云多?拟把匣中长剑,换取扁舟一叶,归去老渔蓑。银艾非吾事,丘壑巳蹉跎。  相似文献   
972.
诗词中的“寄托”是指作品中的寄情托兴,它是我国诗人和词人惯用的手法。“寄托”起源于传统的比兴手法,它由一个诗章、一个意象的比兴,发展成为全篇的比兴,而寄寓表达词句表层意思之后的作者的深层的情志,只把诗词表面的形象作为载体,这种表现方法就成了“寄托”。比如李白的《梦  相似文献   
973.
阎会才 《语文知识》2001,(11):28-29
天干,共十位,即: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共十二位,即: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古代干支两字相配,用以纪年,如“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辛未三月念六夜四鼓”(林觉民《与妻书》)。还可用以纪日,如“元丰七年六月丁丑”(苏轼《石钟山记》)。另  相似文献   
974.
对汲古阁刻陆游《南唐书》的版本问题,清代学者黄丕烈、顾广圻得出过相反的结论。二者孰是孰非,本文在调查各图书馆藏本的情况下得出了自己的判断。  相似文献   
975.
对《中图法》指示性类目的特点、表现形式、作用、类型、分布及其不足够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76.
977.
《大连晚报·体坛星期四》早在大连人的心目中形成了名牌栏目(专刊)和拳头产品。4年的《体坛星期四》之路,由于不断的充实和完善,不断地拓展,使得广大读者以星期四一天抢购晚报的阶段,升华到了晚报体育天天抢人眼的局面。4年的《体坛星期四》之路是充实而不平凡的。4年来,《体坛星期四》以独特的视角,记载着悉尼奥运会、十强赛、世界杯等体坛的每一热点,见证着中国体育每一次变革的历史,引领着大连足球由1999年后的谷底反弹的大潮。  相似文献   
978.
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有“一手”或“几手”,尤其是关键时刻创造性地“露一手”,对拨动学生情感的琴弦,激活学生灵动的思维,会产生意想不到的积极的作用。请看下面几个令人佩服的“几手”:案例1:春风轻拂学生面特级教师熊开明教《陶罐和铁罐》的精彩开场白:师:小朋友,我们来做几道  相似文献   
979.
如同世界上的事物都有两面性一样,人的直觉经验也有两面性、既值得珍惜,也有弊病、全文说理,却不用理论语言,不用概念的阐释,演绎和推理等方法,而是用一种情趣兼有的语言,充满感情地侃侃而谈,文章条理分明,分析与综合的理据丰足,逻辑谨严,作者为我国著名的小说家,近几年发表杂文也很多。  相似文献   
980.
杨怀烈 《甘肃教育》2005,(10):27-27
无数事实证明:古今中外许多杰出人士取得成就的原因之一,是对某种知识,某项事物或某处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因而乐此不疲,逐步进入了通往成功殿堂的大门。同样在教学中,如果学生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那就没有了学习的积极性,更谈不上创造性地去掌握知识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