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285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265篇
教育   51238篇
科学研究   1817篇
各国文化   120篇
体育   1598篇
综合类   742篇
文化理论   127篇
信息传播   1961篇
  2024年   92篇
  2023年   444篇
  2022年   505篇
  2021年   823篇
  2020年   907篇
  2019年   602篇
  2018年   335篇
  2017年   567篇
  2016年   1378篇
  2015年   3222篇
  2014年   8701篇
  2013年   3245篇
  2012年   3562篇
  2011年   4888篇
  2010年   4669篇
  2009年   4430篇
  2008年   4930篇
  2007年   3621篇
  2006年   2644篇
  2005年   2604篇
  2004年   1547篇
  2003年   1789篇
  2002年   579篇
  2001年   485篇
  2000年   488篇
  1999年   118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56篇
  1996年   59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49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21篇
  1991年   16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16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78 毫秒
51.
文章通过对一次文献满足率和查全率的分析。提出了讲授“参考文献”著录格式等建议,以唤起对情报检索边缘理论研究的关注。  相似文献   
52.
53.
我国基础教育发展到今天,接受式学习方式仍然主宰着教学主阵地———课堂。于是,“把学习还给学生”的呼声四起。《新课标》也极力倡导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应当“以生为本”,把“关注学生的个体发展”作为根本的教育目标。但是,我们应该看到,有的人会把“以学生为本”等同于“儿童中心”或“学习者中心”,完全由着学生的兴趣组织教学,走上了另一个“无序教学”的极端,忽视了我们作为教育者应该担负的责任。那就需要精选学生终身发展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教学。那么,在新的社会背景下,“什么才是最有教育价值、学生终身必备的知识”呢…  相似文献   
54.
肖余恨 《教育文汇》2004,(11):20-20
一位南京某小学四年级的老师,在教《特殊的葬礼》这篇课文时发现,课文和环保联系紧密,于是她便想到让学生们调查学校周围污染严重的金川河,以调查报告的形式向市长反映问题。老师的提议立即得到学生们的热烈呼应。学生们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并认真写好了信,但最终只有一名学生寄出了信,并幸运地得到了市长的回复。南京《现代快报》在报道这件事时说,“致信市长说污染”的行动“夭折”了。在我看来,这是值得认真分析的一件事。  相似文献   
55.
杨伟(化名),12岁,我校教师李红英所带班级(五年级二班)学生。刚接班不久,李老师就发现这孩子与其他同学不一样,并且十分典型。不仅日常表现不好,学习成绩更是一塌糊涂。诸如说脏话、骂人、上课捣乱等现象屡禁不止。尤其是打架,校内的、校外的,课上的、课下的,老师看见的、同学们反映的,经老师处理的、  相似文献   
56.
57.
肖凌云 《小学生》2005,(B12):20-23
“铸铸妈”(肖凌云),是一位非常幸福的全职母亲。她的儿子铸铸,是一个聪明快乐自由自在的二年级男子汉。他们母子是新浪少儿频道“家有小学生”论坛的常客,也是新浪少儿频道网友专辑《铸铸妈手记——快乐印记》的作者和主人公。  相似文献   
58.
我是一名高三年级教师,今年我的孩子也面临高考。我有了双重角色,再经过这一年的工作,才真正理解了该怎样当好高三教师,该怎样做一个高三学生的家长。在这一年里,我总想写点东西,写给天下的高三学生父母们和高三教师们,希望我的话能在您的心湖中荡起涟漪。  相似文献   
59.
老刘     
老刘是学校聘的一名门卫,虽穿着保安服,但不属于保安公司。他很和气.见谁都点头哈腰地打招呼。见了学生也是一脸的慈祥,惹得好多一二年级的孩子看见他就扑着喊爷爷。  相似文献   
60.
一杯黑啤酒     
金志国 《华夏星火》2009,(12):78-78
傍晚,在酒吧中,莫名奇妙地点了一杯黑啤酒,起初,感觉这杯中之物无非是颜色不同的啤酒罢了,一无所思,饮之。那经典的苦味很清透、很醇香,就是这妙不可言的感觉!久违了,于是忍不住再饮,酒头饱满,不忍多想,唯觉这苦味已化入醇厚麦香之中,悠然想起一句古诗,所谓“暗想浮动月黄昏”云云,倒也合此意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