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28篇
科学研究   8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1篇
综合类   3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7月的天气确实酷热似火。然而用“七月流火”来形容7月的炎热则犯了南辕北辙的错误,一些望文生义者以为“七月流火”是个极为文雅的形容天气炎热的词。写作时便信手拈来,编辑又不详察,于是媒体频频使用。比如:“七月流火,何处觅清凉?”、“小城熬过了七月流火”等。就连气象预报员也反复说“七月流火,持续保持高温天气”、“七月流火,酷热难耐”。  相似文献   
42.
《豳风·七月》是一首典型的农事叙事诗,从各个方面客观的描述了当时贵族对农夫的役使及其农夫们的艰苦劳作情况,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一些生活习俗和礼仪。因此,在解读《豳风·七月》这首诗时,不仅要弄清楚诗中词句的含义,而且还要清楚明白诗词中的习俗和礼仪。个人认为在其释义时只要持之有故,言之成理即可,不必拘泥于某一种学说,力求释义解读多元化。  相似文献   
43.
呱呱鸟语林     
[呱呱鸟的呱呱] “望文生义”的事几的确很常见,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无论是在学校里还是在生活中.有一种情况是你“望”的对象本身就很“迷”人,比如“七月流火”、“空穴来风”、“万人空巷”等,意思似乎一望便知,实际意思却与字面意思相去甚远,碰到这种情况你所要做的就是多动动脑子,多查查字典,不要做“差不多先生”。 好了,闲言少叙,咱们赶紧一起来欣赏小呱呱鸟有关“望文生义”的趣事儿吧!  相似文献   
44.
这个夏日,暑热难当。高考和随之而来的志愿填报,又将温度陡然升高了几度:爱心司机开始报名、餐馆推出了针对考生的营养餐、考场附近的酒店也开始接受订房了、各种媒体也将更多的目光聚焦在高考上……报刊上,不时可见有文章把《诗经·豳风》中"七月流火"一说作为高考的前缀。用得并不正确,但字面意思倒极为贴切,从备战到考试,再到志愿填报,确有一种经受考验的味道。  相似文献   
45.
陶渊明《辛丑岁七月赴假还江陵夜行涂口》诗,存在三个时空关系。主段居中,即述辛丑岁七月“夜行涂口情景。还江陵”桓玄幕府,非还西荆,非还南荆。起段触景追思七年前的甲午岁之行,未至西荆,惟至南荆。结段预言来日归耕养真,又系南荆。南荆亦称荆南,本在江陵以南荆州辖地,如东晋南部、天门郡、邢陵郡一带。诗中“南荆”,特指东晋武陵郡沅南县桃花源一带。  相似文献   
46.
黄莉 《文教资料》2014,(31):49-51
在抗战背景下诞生的七月派,在文艺思想,诗歌和小说三方面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路翎为代表的,包括丘东平、彭柏山、吴奚如、冀汸等人的小说创作达到相当水平,他们从自身实践出发,深刻透视社会,将他们对生命的理解独特地表达出来了,给我们以独特的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7.
<正>古代的文人大多生活在农村或者出身于农村,因此反映农村生活的诗词很多。在中国浩如烟海的诗词中,涉及节气与农事的诗词非常多。我国最早的一首与二十四节气有关的诗歌是《诗经》里最优秀的篇章——《七月》。诗中以"春日载阳,有鸣仓庚",描写了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苏轼62岁被贬到海南儋州这个荒蛮之地后,在《减字木兰花·立春》词中云:"春牛春杖,无限春风来海上。便丐春  相似文献   
48.
夏商时期,周先公不窋、鞠陶、公刘迁居犬戎豳地之间,以农立本,繁衍生息。《诗经·周颂·载芟》《诗经·豳风·七月》《诗经·大雅·公刘》三首诗全面描述了不窋三代在北豳艰苦创业、积蓄力量、奠定基础、不断壮大的过程。《载芟》主要描写了周人窜于犬戎,伐木开荒的艰难立足;《七月》主要表现了周人因地相宜,取材而用,最终形成了农业为主、畜牧为辅的综合农耕经济,极具豳地特色;《公刘》则反映了周族武装迁徙、军队垦田,在豳地建国的壮举。笔者认为这三首诗完整展演了周人在北豳立足、发展、壮大,创业成功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9.
胡风在抗战后期复杂的文化环境中,在愈来愈陷于孤立的文坛处境下,努力复活自己的刊物,创办了《希望》杂志。他与南天出版社合作,陆续编辑出版了一系列的《七月诗丛》和《七月文丛》,这些出版活动和出版物,自觉地发生着文学社团的聚合作用,即胡风所说的"结成了一股合成的力量",这似乎带有一种自觉的宣告意味,宣告一个社团或者流派作为文人集团的正式的存在。  相似文献   
50.
吴尚华 《学语文》2003,(1):33-34
一、新教材现代诗歌总体考察新教材选入的现代诗歌共有8首。徐志摩《再别康桥》、闻一多《死水》、艾青《我爱这土地》、穆旦《赞美》、舒婷《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梁小斌《我热爱秋天的风光》、韩东《山民》、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可以说都是20世纪中国新诗史上重要诗人的经典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价值和美学价值。从诗人构成来看,基本涵盖了新诗史上的重要流派以及艺术思潮。如闻一多徐志摩是20年代新月诗派的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