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37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763篇
科学研究   19篇
各国文化   9篇
体育   39篇
综合类   20篇
文化理论   9篇
信息传播   80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4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05篇
  2013年   54篇
  2012年   70篇
  2011年   85篇
  2010年   59篇
  2009年   39篇
  2008年   65篇
  2007年   45篇
  2006年   38篇
  2005年   4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24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51.
水是万物之源,它滋润万物,促使其生长发育,赋予世间万物生机。然而,它的伟大不仅仅在于这些。换一种感性的眼光看它,它能触发人内心的情感,使人展示其缤纷的内心世界,换一种创造的眼光看它,它给人以灵感,启发人们创造新事物;换一种哲学的眼光看它,它有着与人类相似的高贵的精神品质。  相似文献   
152.
在中国古代文学和古典园林中人们很早就注意到了通感的重要性。园林设计中除了视觉意义之外,还通过激发人的听觉、嗅觉、身体触觉甚至情绪等,充分调动人的审美积极性,令人全身心地投入到审美体验的过程中,从而在人与环境之间建立了亲密的联系和心与境的互动。  相似文献   
153.
《庄子·知北游》云:“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在庄子看来,所有的一切皆在于“道”,“道”是美之所以为美的根源。老子把“道”比作天地万物的母亲,有时也称它为“玄牝”。朱子曰:“玄,妙也。牝是有所爱而能生物者也。”  相似文献   
154.
设计理念 古诗教学应是教师携学生之手共进的一次审美旅行。通过对文字、书法、音乐、绘画的赏析,达到诗书琴画等传统艺术手法的相交相融,不断锤炼学生的艺术通感,在声情并茂的描述中创设情境,引导孩子想象,在情境中反复诵读,从而感受古诗的神韵。  相似文献   
155.
随着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生态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生态危机已使人类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生存挑战。我国古代儒家的"天人合一"思想、道家的"道法自然"思想和佛教的"万物平等"思想无不闪烁着生态伦理的光芒。深入探讨古代文化中的生态文化思想对现代生态的保护、可持续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6.
各位同仁:大家好! 首先,请允许我代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上海市教育学会中学历史教学专业委员会向大会表示热烈祝贺!祝大会圆满成功!感谢大会主席的邀请,使我有机会向大家学习!方才,我见到了许多来自各地的老朋友,很高兴,那是因为我们曾经有缘,今天又重逢在黄浦江畔;认识了许多年轻的新朋友,更是兴奋,那是因为我感到了中学历史教学后继有人。  相似文献   
157.
通感来自人的各种感知的相互联通,是全人类所共有的一种生理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心理现象。生理上和心理上的通感构成了人类普遍的一种认知方式,从认知的视角来看,通感具有体验性,是一种隐喻。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到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形成人类认知客观世界和表达思想的一种重要手段,成为人类语言的普遍现象。通感的映射规律从低级感官形式映射到高级感官形式,从可及性较强的概念到可极性较弱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8.
<秋颂>是英国诗人济慈六大颂歌中最后的一首,但往往得到的评价最高,其原因除了诗人别出心裁地歌颂秋天之外,还应联系到济慈对诗歌"想象力"的重视和他在写作中对"通感"手法的运用.  相似文献   
159.
古人的空间无限性观念和心理空间图式强烈影响了汉赋作品的结构生成和空间变换.在汉赋的结构形式中,最常见的是对三维空间结构形式的展示,并由此形成了汉赋的叙事结构方式,空间的无限性和包容性也启发了汉赋的铺采攡文的艺术手法.汉赋的这种结构方式,还受着儒家大一统观念和道家"道容万物"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0.
《淮南子》基于人与自然相互关系的思维视角,从道生万物、自然无为和清静无为三方面内容入手.透视出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观的哲学内涵。人与自然是同根同源、和谐统一的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应坚持因顺自然、积极事功的思想和少私寡欲、功约事省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