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教育   541篇
科学研究   75篇
各国文化   6篇
体育   47篇
综合类   34篇
文化理论   2篇
信息传播   63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3篇
  2021年   20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30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45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57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介绍了单体式住宅和住宅小区中运用的各种空调方式,着重分析了各种方式的特点和实用性,并就节能、环保、住宅建筑可持续发展等问题做了相关的论述和展望.  相似文献   
82.
语言经济学涉及语言学与经济学,主要探讨经济学与语言优化的关系。语言经济学包括三个原则:经济原则、效用原则和合作原则。本文从语言经济学三大原则的视角,以《甄嬛传》为例,分析字幕翻译,提出字幕翻译的建议,为影视剧字幕翻译提供参考,以期最大化发挥字幕翻译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83.
魏亚南北朝史注的发展是这一时期史学发展和语言文化变迁的重要表现,本文对这一时期的史注体式的种类及其成果进行初步的考察和发掘,以期能从总体上把握魏晋南北朝史注的面貌及其在史注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4.
在中华民族传统的圆满、完善的综合思维模式和审美观念体系的规范下,中国古典诗歌的体式自《诗经》以来就不断追求尽善尽美的理想。从楚辞始,诗歌体式在散文化和音乐美方面进行着互补探索,辞、赋仿重遣词造句的自由精丽,乐府偏重音律的整齐和谐。唐宋以后,诗体美的具体体现为格律,元曲的出现则标志着我国格律诗体的尽头。近、现代新诗体式的革命在所必然。  相似文献   
85.
文学史上将“诗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截然分为两个不同的历史时段是不合理的。近代的“文学革命”是与资产阶级革命一起酝酿发展的,“诗界革命”实质上还不具备真正“革命”的意义。但我们必须看到,从黄遵宪“别创新诗之论”到梁启超“诗界革命”,拉开了中国近代诗歌体式变革的序幕,开启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先河,为新文学运动奏响了序曲。它是五四新文学革命到来之前的准备和实验,从而使得“诗界革命”与五四新文学运动成为上下贯通的一体。  相似文献   
86.
中国古代诗歌体式有古体近体之分,虽只是就形式要素而言,但关乎诗歌的风格,表情达意的方式乃至诗歌的哲理情趣,对诗歌美学风格的影响甚大,鉴赏中国古代诗歌不可忽视诗歌的体式问题。  相似文献   
87.
仲长统的十六字小诗和两首《见志诗》有着先秦古老的四言体式,也有着游仙诗的品质,还有着魏晋发达的玄言诗的前兆。他的诗在行文中的流畅、干净、利索,使整体的诗与文都表现了一种力度。而这种力度对于以“怨而不怒”诗教大异其趣,而与后来出现的“建安风骨”有某种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88.
本文列举出两种关于划分社会形态针锋相对的观点,即五种形态说和三种形态说,对其各自的优缺点进行分析,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89.
1923年春,中国共产党根据国内形势变化和共产国际的指示,决定在孙中山建立了革命政权的广州召开中共“三大”,“三大”的中心议题是讨论建立国共合作的革命统一战线问题。并掀开了中国大革命的序幕。为此.中共中央机关也从上海迁到广州。1923年6月12日至20日。中共“三大”在广州召开,到会的有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蔡和森、瞿秋白、张国焘、项英、罗章龙、何孟雄、陈潭秋、向警予、徐梅坤、邓培、冯菊坡、阮啸仙、朱少莲等40人,代表全国420名党员,共产国际代表马林也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90.
康德三大批判是哲学史上的中流砥柱,<纯粹理性批判>中的核心思想"先天综合判断"其内涵独具匠心.本文试图从"先天综合判断"的含义、方法论、主体学说、认识论、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多个向度对其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