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6篇
  免费   1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17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5篇
综合类   7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59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5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应用型的政府或企业管理人才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文章认为导师与研究生之间联动机制缺失是导致现行研究生培养模式滞后的主要原因,提出要在公共管理学科研究生教育中引用"三联动"培养模式,并从该培养模式的特征、适用条件、效果等方面进行了可行性论证;结合公共管理学科特色,探讨了该模式在课堂教学、社会实践、学位论文选题上的具体运作过程.  相似文献   
72.
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英语听力方面存在难于准确辨别材料中的已知词汇、不能正确理解和准确把握故事情节等问题。在听力教学中,运用“三联”教学策略可有效提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73.
李霞 《传媒》2023,(16):32-35
综合类文化期刊作为社会各方面最新资讯的载体,承担着重要的社会责任和文化使命。本文分析综合类文化期刊于文化自信视域下在体现人性之美、塑造健康价值观、传递时代精神理念、传承中华优秀文化遗产、加强国际文化交流等方面起到的积极作用,并提出综合类文化期刊的使命就是面向大众传播优秀文化,满足最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增强人民的精神力量,构筑中国人民的信仰之基。  相似文献   
74.
"三联互动"高校体育教学模式探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从学习型社会视角论述了高校体育教学的新模式———“三联互动”体育教学模式。提出:该模式的基本内涵是“开放、自主、体验”;核心理念是“终身体育”;显著特点是“生活化”。在此基础上阐述了该模式的操作程序及教学策略。认为:通过“开放”、“自主”与“体验”的相互影响产生良性互动,能将终身体育理念落实在教学实践中,这是高校体育教学生活化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75.
要刊速递     
《天津教育》2009,(8):2-2
《中国新闻周刊》:新课改时代的高考作文;《新民周刊》:名校聚首世博园;《南风窗》:对话九大名校校长:大学怎么办;《三联生活周刊》:求解新北川中学:是否承担纪念主题现分歧;《新周刊》:当代中国人的成长链;  相似文献   
76.
为满足企业机械高技能人才需求,对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探索并实践了“三联动、三融合”工学结合培养模式。文章阐述了该培养模式的内涵、课程体系、项目课程开发及实训基地建设。实践表明,该模式可实施性强,能够提高学生培养质量,解决了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积极性不高的问题。  相似文献   
77.
随着时代的发展,一种新的体育教学模式应运而生:"三联互动"教学模式。本文对"三联互动"教学模式的基本内涵、核心理念、基本特点做了详细阐述,并且提出了其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具体应用步骤,用以促进当今大学生体育素质的提高,为大学生树立终身锻炼的健康体育理念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78.
以颍上县中小学开展校本研修情况为基础研究原型,针对颍上县及全国各地研修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结构化思维建构“三联五通”混合式校本研修模式,多方位打通研修堵点,促进深度联通,提升研修实效,助力区域推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有效实施,为各校开展有实效的校本研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9.
初见李鸿谷,感觉他是一位有学者风范的记者,喜欢分析新闻事件,并从中发现问题,然后发表自己的看法,活脱脱一副搞研究的样子。  相似文献   
80.
"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开展中华经典教育,是针对近年来中华经典教育存在的问题,基于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由地方综合性大学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一种新模式。"三联动"是指以大学为引领,将大、中、小学的中华经典教育有效地衔接起来,使之产生良性互动,形成一体化、阶梯式的实践教育体系。"两结合"是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的结合、传统经典与红色经典的结合。"多样态"是指开发"素读"法、"微悦读"等一系列中华经典教育的实践方式。按照"为何读""谁来读""读什么""怎么读"与"读的效果如何"的基本思路,从中华经典教育的理念目标、主体、内容、方法和评价几个方面全面阐释"三联动、两结合、多样态"中华经典教育实践体系的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