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564篇
  免费   239篇
  国内免费   77篇
教育   7291篇
科学研究   2681篇
各国文化   425篇
体育   2408篇
综合类   234篇
文化理论   152篇
信息传播   368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70篇
  2022年   83篇
  2021年   90篇
  2020年   90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97篇
  2017年   99篇
  2016年   187篇
  2015年   548篇
  2014年   1281篇
  2013年   1193篇
  2012年   1235篇
  2011年   1564篇
  2010年   1263篇
  2009年   1277篇
  2008年   1301篇
  2007年   952篇
  2006年   889篇
  2005年   920篇
  2004年   894篇
  2003年   846篇
  2002年   602篇
  2001年   440篇
  2000年   380篇
  1999年   97篇
  1998年   44篇
  1997年   52篇
  1996年   76篇
  1995年   4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31篇
  1992年   32篇
  1991年   33篇
  1990年   14篇
  1989年   3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3篇
  1957年   1篇
  195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面对我国公共危机事件的频频发生,作为政治属性与信息服务属性并存的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的时效性既是职责的本质要求又是现实的客观需要,但目前我国新闻发布的时效性较差,往往延后十几小时甚至一两天官方才举办新闻发布会,这十分不利于发挥舆论引导作用。时效性的落后是新闻发言人的尴尬,时效性的保障应源于制度的健全。本文以2015年4月21日"上海外滩踩踏事件"新闻发布会为例,通过对上海市政府的应对措施:快速的信息收集系统、联合发布模式两方面进行分析,有力地体现了制度的健全是提升政府新闻发言人发言时效性的关键。  相似文献   
992.
上海车牌拍卖制度,从产生至今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根据上海市机动车额度管理办公室的统计,2015年3月,共有132690人参与牌照竞拍,比2月增加约3万人,而发放的额度仅有7406张,这就意味着大约每18个参与竞拍的人中有1人可以通过竞拍获得上牌额度。沪上各家媒体一直对车牌拍卖抱有高度热情,每个月拍卖尚未开始,各路媒体便开始铺天盖地的报道拍牌政策、拍牌攻略等相关内容,本文拟从媒体的视角对公众关注的上海车牌拍卖制度做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993.
铅笔,这一大众化的文化用品,在80多年前的中国却无力自造,从小学生用的普通铅笔到高级绘图铅笔、彩笔等等,一概依赖进口.为此,国家年耗资巨万.1934年,吴羹梅,一位年轻的留日学生,凭着一腔爱国热情和制笔技术,赤手空拳,在旧上海成功地创办起中国大陆第一家铅笔厂——中国标准国货铅笔厂(后习惯称为中国标准铅笔厂).从此,开始了中国民族铅笔工业艰难跋涉的历史.  相似文献   
994.
中国丝绸名闻天下,使国人引以为傲,然而到了近代,机器生产的介入与生产工艺的改进,拉开了东西方丝绸质量的差距.清宣统二年(1910),美国商团来华考察,中美双方接触后希望召开中美商业联合研究会.美国方面提出成立中美商品陈列所(一设在纽约、一设在上海),成立中美合资银行,合资开设轮船公司及互派员进行商务调查.从馆藏档案中发现中国商人立即行动,上海商会牵头着手筹建中美合资银行、轮船公司等事宜,起草了相关章程,可惜没有结果.  相似文献   
995.
夏德元:2015年的跨年夜如期而至,在上海,忙碌了一年的人们热情高涨地商讨着各种出游的计划,微信朋友圈里的庆祝与晒图也是此起彼伏。让人们意想不到的是,几小时前备受推崇的外滩亮灯仪式却成了新年夜跨不过的阴影。很快,有关上海外滩踩踏事件的新闻陆续出现,伤亡人数不  相似文献   
996.
发生在2015年新年夜的上海外滩踩踏事件引起各界关注,本文采用个案分析和文本分析的方法,对《新民晚报》该事件的报道议程展开研究,重点分析报纸的报道议程和报道主题等,探究《新民晚报》此次报道工作的效用。  相似文献   
997.
<正>【整理者言】1992年1月上旬,父亲因病入住香港圣保罗医院,住院期间我曾陪过数夜,我清楚地记得他在昏睡中用常州乡音断断续续地说:"王朝的兵……王朝……的兵。"这些话令人惊而诧异。不过仔细地回想,生于1911年1月1日的他,一生亲历社会激荡,对过往念念不忘。而在人生旅途上,他并不都只是一个看客,始终与第二故乡——上海有着丝丝扣扣的粘连。以下的若干片断,均取自于父亲的自传、自述和谈话等。我借唐朝诗人胡曾《咏史诗》中一句作题目,以示纪念。  相似文献   
998.
<正>上海人喝茶有悠久历史,孵茶馆是老上海的习惯嗜好。因此,老上海茶馆特别多,据统计,清末就达160多家。出名的有静安寺的"品泉楼",城隍庙的"湖心亭",南京路上的"同羽春"和"五云日异楼"等。旧上海茶馆,不仅是市民休闲憩适的场所,也是聚集三教九流、鱼龙混杂的是非之地,流传着时代动荡变革、风起云涌的社会轶事趣闻和掌故。"品泉楼"在静安寺。静安寺始建于三国时吴赤乌年间,距今已1700年。原来寺址在吴淞江边,因  相似文献   
999.
我的外公外婆都是崇明人,爸爸是撑船的,妈妈是小脚,在家织布.我是老大,还有两个弟弟(一个小我3岁,一个小我9岁),还有一个童养媳.当时家里还可以,我读过两年书.小时候崇明还是属于江苏,上海在我们这些乡下人眼里,可是繁华的大都市.我8岁来上海,当时外公外婆和舅舅一家在引翔港的周家湾靠种田生活.我住在舅舅家,也帮着种田.当时住在附近的有本地人,也有崇明人.  相似文献   
1000.
著名戏剧家齐如山有一句名言:“京剧演员到上海唱红了,才算真红.”梨园界还有一说:“北京成名,上海赚钱.”这说明上海这个南方的戏码头在京剧演员心目中的重要地位.正因为如此,北方的名角纷纷南下,伶界大王谭鑫培六下申城,梅兰芳1913年首次到沪,“唱红上海滩”.程砚秋也不例外,他18岁就闯荡上海,之后多次访沪,以至名满申城.他在七海很有人缘,用现在的话说,拥有大量的粉丝.上海对程砚秋来说,是一个福地,对他艺术的发展和知名度的提升,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