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29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正>自王国维以来,学术界利用出土汉简与传世文献,结合实地考察(发掘报告),对河西边塞吏卒生活进行研究,涌现了众多成果。不过,已有研究几乎都局限于个别专题,多为零散论述。籾山明先生的《漢帝国と辺境社会》[1]是此前仅有的一部系统论述,虽然涉及诸多方面,但篇幅短小,许多细节没有论及。因此,还缺少一部全面系统的著作,赵宠亮先生的《行役戍备:河西汉塞吏卒的屯戍生活》1填补了这一空白。这部书脱胎于作者的博士论文(2011年),加上  相似文献   
22.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疆域广大、政权林立,货币发展历程长、演变大、各时代遗留下的钱币实物浩瀚如海。其种类之多、形制之烦、数量之大、分布之广,在世界货币史上也称得上绝无仅有。从商代的贝币、战国的刀、布币,秦代的方孔圆钱,一直到清末的机制银元和铜元,千姿百态的古钱币构成了当今钱币收藏领域中最为庞大的收藏门类,吸引了无数的爱好者和收藏研究者。千百年来,古钱币历经沧桑,久经磨难,现存世数量已越来越少,有些甚至成为孤品,其投资收藏价值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3.
琵琶是我国古典乐器之一。随着现代人们对艺术的不断追求,以及对精神追求的不断提升,琵琶作为我国古典艺术之一越来越受人们重视。因此本文就对琵琶的表情艺术进行深入的探究,以帮助琵琶艺术在我国得到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24.
桃花源     
曾经幻想有那么一个地方,炊烟袅袅,细雨霏霏,幻想着它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山水相连,风景如画,这就是我心中的桃花源。总想去找一块属于自己的净土,轻轻地播下一粒花种,等待着那一朵朵小小桃花静静地绽放。我厌恶了人们的利欲熏心,在现实面前这个城市越是璀璨华丽,我对桃源的感觉就越是朦胧。这样的桃源何处寻,思忖一下,桃源是一个永远也到不了的地方,桃源只是一个梦  相似文献   
25.
因《论语》为语录体,其编纂“不为义例”,转换灵活,一些语句的注疏、理解存有歧见。本文辑录“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等四个语段,着眼于整体,从话题、语意的一致性和内在逻辑联系等方面加以疏解,以求通惬,追近原意。  相似文献   
26.
水,因为具有进退自如,灵活变化,委顺自然,纵浪大化,随物赋形,随遇而安,柔外刚中,水平持中等特性,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常作为品德高尚,修养深厚的人——“君子”的人格比喻和象征。无论是“荡荡尧舜”、“谦谦君子,”还是“孔子之圣洁”、“老庄之超然”的人格之中,皆可以看见坚韧灵动、晶莹照人的水的意象。苏轼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之一。其“君子如水”的人格,秉承中华文化传统,在他一生的诸多方面均有鲜明的体现。“君子如水”是我国古代传统文化大背景下形成的一种成熟的人格模式。  相似文献   
27.
什么是有效教学?可以从三个层面上去理解,首先,对教学目标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果的,也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的。其次,从教学的投入与产出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率的。在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内,全体学生全身心地投入生动有趣地学习活动,能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和提高。第三,从主体发展的层面来讲,它是有效益的。学生作为一个有丰富的内心世界、独立的人格尊严和巨大潜能的生命体,在动态的开放的学习过程中,赢得生命的尊严,展现生命的潜能.促进生命力量的壮大。获取生命体验的欢愉。有效教学是最大的“以人为本”,是最好的“人文关怀”。[第一段]  相似文献   
28.
“如梦”与“归心”深处的旷达——谈苏东坡贬谪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旷达"言东坡词几成定论。东坡词"旷达"风格的形成虽然有天性的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他在人生的苦难中逐渐磨练发展的结果,因此东坡贬谪词更能体现其旷达的词风。"人生如梦"在东坡词中多次出现,经过贬谪之后,东坡在看似颓靡的"如梦"的人生观中融入了豁达的心态;东坡有着很强的"归乡情结",在欲归而不得的贬谪生涯中,他超越物质和精神上种种困境,达到了"心安处即吾乡"的境界。这两点是其贬谪词中旷达风格的明显表现。  相似文献   
29.
王元江 《课外阅读》2011,(11):210-210
工作十几年来,我无时无刻不感受着一种教育的幸福,那一刻,幸福如诗,如画,如歌……  相似文献   
30.
宛小诺 《大学生》2016,(Z2):86-89
馨怡和同事们吃完晚饭一起往回走的路上,手机铃声忽然响了起来。她掏出手机一看,竟然是很久没联系的孟齐。"喂——林馨怡啊,我是孟齐。"孟齐每次叫她,总是连名带姓的。"阿孟,真难得接到你的电话。"馨怡说道。"跟你说个事儿,"孟齐在那头笑了笑,"十月四号我结婚,你可要来哦。""哇,要结婚了呀,恭喜恭喜啊!"新怡连声贺喜,但继而,她抱歉地说道,"可是,我十一要出去一趟,恐怕参加不了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