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75篇
  免费   1篇
教育   1429篇
科学研究   50篇
各国文化   29篇
体育   36篇
综合类   29篇
文化理论   11篇
信息传播   9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0篇
  2015年   261篇
  2014年   597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8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102篇
  2009年   98篇
  2008年   96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德国作曲家门德尔松创作的《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充满了浪漫主义风格和色彩。如歌的旋律、辉煌的技巧,以及富有戏剧性的音响,赋予了这部作品非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32.
"如同"的语法化经过了"如……同"→"如同"的发展过程,句法结构和语义的改变是"如同"语法化的主要因素,如同语法化的过程还是一个主观化的过程。此外,还有一些其他因素的影响,如双音化趋势、语言省力原则,等等。  相似文献   
33.
如豆之灯     
一只古旧得发黑的小红匣子上,一盏煤油灯,遍身油腻,光晕朦胧,如豆如萤。小屋充满氤氲的柔和,灯是夜的眼。 母亲做着针线活,不时用针拨一拨灯芯,给小屋增添一点亮度。我伏在炕沿上就着灯光读书。有时是默读,小屋静静的,只有灯捻燃烧的咝咝声和母亲引线穿针发出的细微声音。  相似文献   
34.
由泰戈尔自译为英语的《吉檀迦利》、《园丁集》和《新月集》,分别代表着诗人在哲理诗、爱情诗和儿童诗创作方面的高度成就。三部抒情诗集题旨立意各不相同,或彰显哲理思辨、外化心灵信仰;或寄寓生活理念、憧憬美好爱情;或礼赞无瑕童心、求取精神慰藉。撷举上述诗作精要,浏览表象,探示内蕴,以求对诗句中内涵的哲学理念和个人情感体验作出诠解论析。  相似文献   
35.
在长篇小说创作凋零和缺失状况下,刘玉栋《年日如草》的出版,对于刘玉栋本人和整个70后作家群来说,都是一个很重要的突破。从"二十世中国文学史"的角度来看农民与城市的关系,农民如何融入城市、进入城市是一个现代化、城市化的中心问题。刘玉栋的《年日如草》塑造了一个适应现代城市生活的二代农民形象,一个带有某种狡黠而不失善良本性的、以法律取代人情意识的农民形象。这是以往文学史所没有的,具有突破性意义。  相似文献   
36.
文人如月     
提到月亮,如果不写你,便是对不住了,想必,与你相伴的不仅有酒,不仅有剑,更有一轮皎皎圆月。“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了剑气。秀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  相似文献   
37.
<正>在语文教学中,阅读与写作是两个重要的内容,二者有着密切的联系,阅读是写作的基础,所谓"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是建立在"读书破万卷"的基础上的。如果我们将阅读教学和习作练笔巧妙地结合起来,就会相得益彰,更好地提高语文教  相似文献   
38.
<正>小时候,每次读到安徒生的《皇帝的新装》都会大笑不止。以后也学习过英文原版,也登台排演过,但都不过表现其情节的夸张、人物的滑稽、故事的荒诞罢了。其中的道理也略  相似文献   
39.
刘卫平 《小学生》2013,(2):17-17
在多年的语文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低年级学生怕写作文,要么言之无序,要么言之无物。挖空心思到头来写的文章是千篇一律,有的学生开头精彩,可一到重点却一笔带过,帽下无人,这样的文章没有真情,更谈不上有感人之处。这些现状一直困惑着我,也一直激励着我寻求学生乐于习作的方法。一、在观察中丰富感知,自由倾吐语文课标指出: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小学生年龄小,往往注意力不集  相似文献   
40.
戚兰兰 《小学生》2013,(9):47-47
"教学是一门艺术,因为旨在求美。"如果将课堂教学比作是一首动听的乐曲,主旋律就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走下神坛"的教师和学生一样,都是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参与者、探索者。在互动中,教师敞亮自己,接纳他人,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参与、创造、分享的教育环境,"引出"、"逼出"学生的生活积累及生活感受,唤出他们浓浓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创造欲望,让他们舒展自由驰骋的想象翅膀,打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生活矿藏,引发学习的真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