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教育   47篇
科学研究   3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古往今来,有不少颇具匠心的绝妙好联,只有出句而无对句,人们称之为“绝对”、“绝联”或“悬联”,美名曰“片玉”。  相似文献   
52.
画上荷花和尚画;书临汉字翰林书。 这是一首谐音、回文兼备的妙联。相传,上联是明代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出句,下联是清代四川才子李调元的诗句,故此联称为“明题清对”。该联顺读倒念,读音不变,或音同字异,或义异而字同,对得十分巧妙,耐人玩味无穷,堪称一绝。  相似文献   
53.
54.
“狗啃河上骨;水流东坡诗。”相传苏东坡谪居黄州期间,常与好友佛印和尚诗联往来。仲秋一天下午,他们二人泛舟长江,对饮倾谈。苏偶见一条大黄狗在岸边啃骨头,随口吟出上联,请佛印对。佛印知是东坡在取笑他,思索片刻,随即将自己手中题有苏东坡诗句的扇子扔向江中,同时脱口对出下联。这是巧用“河上”即“和尚”、“诗”即“尸”谐音的一副妙联。吟罢,两人相视大笑。  相似文献   
55.
, 《知识窗》2012,(12)
春秋战国时期牛人辈出,其中以鲁班粉丝最多,因为他是有史以来第一位锯星。“我当年”、“我一朋友”、“我一同学”并称三大无法超越的神人。看到别人二十几岁就家产过亿、十亿、几十亿,我就五百万,还是像素。  相似文献   
56.
巩宝生  王周应 《收藏》2007,(9):89-89
郭坚书言对联纵174厘米、横44厘米,字心纵147厘米、横38.5厘米,纸本,上联“灯影鱼舟外”,下联“潮声客枕边”,下联左侧有郭坚落款,钤朱文篆书“方刚”印及白文篆书“郭坚”印各一枚,纸镶绫边式装裱,上下天地杆处略残,但字心完好,背面后来又用牛皮纸衬裱,以为保护。  相似文献   
57.
刘勇先 《收藏》2007,(8):71-71
我收藏有一副张伯英的楷书七言红宣纸对子(我老家离张伯英家乡不远,老百姓称对联为对子),单联纵137厘米,宽34厘米。上联是“试碾露芽烹白雪”,下联是“请君章草赋黄楼”。落款“张伯英”,下钤“勺圃”“张伯英印”朱、白文联珠印(见图)。  相似文献   
58.
王冠 《辅导员》2009,(1):16-16
唐伯虎同祝枝山因事来到乡村,看到农夫车水,祝枝山出了上联“水车车水,水随车,车停水止”。唐伯虎当即对出下联:“风扇扇风,风出扇,扇动风生。”这副对联,对得工整巧妙,传诵一时。  相似文献   
59.
1927年,梁漱溟先生曾经书写过一副对联,上联是“不为圣贤,便为禽兽”;下联是“莫问收获,但问耕耘”。今天,人们理解下联不难,而谈及上联,就不能不觉得疑惑,因为此联不仅显得唐突,而且看起来有些绝对乃至荒谬。其实,这样一副看似简单的对联,却包含有中国传统文化的广阔背景,与儒家的教化学说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60.
马宇 《新闻世界》2014,(3):32-33
在新闻工作中,通联部不仅是对外沟通的部门,是新闻工作实现“上通下联”的桥梁,还是媒体联络社会群众、获得新闻线索的纽带,它使媒体关注社会的范围更广、视野更宽。笔者通过对电视新闻节目的剖析,分析传统电视通联工作运行中机制的利与弊,探索新时代下电视通联工作的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