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7篇
  免费   0篇
教育   365篇
科学研究   10篇
各国文化   4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5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36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31篇
  2011年   31篇
  2010年   34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0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30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41.
中晚唐时期诗坛上出现了艳诗创作的兴盛,当时许多著名诗人都创作了大量的艳诗作品。而且,这些作品呈现出不同的审美倾向和个性特征。这种艳体诗风是中唐以来诗歌观念的变化在创作上的反映。这种诗歌观念的变化首先表现为对齐梁诗态度的转变。同时,它还表现为世俗化的审美倾向以及对诗歌言情功能的强化。  相似文献   
42.
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政治文化发生了重要变化。随着“官本位”文化的逐渐消解.新的以市场意识、法治精神、开放理念为主要内容的政治文化世俗化逐渐形成。从政治文化的变化上来看,市场经济的发展本身是一场以自发性、多样性、间接性为主要特征的政治社会化过程.它给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43.
作为中国本土宗教的道教与文学之间的联系十分密切。明代道教因其独特的历史背景而呈现出新的特点:世俗化和商业化。文章以道教新特点对白话小说的影响为考察对象,运用文史互证的方法对其间的关系尤其是道教之对小说的影响作一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44.
曹柳莺 《教师博览》2008,(12):12-12
只要有人存在,就会有竞争。良性的竞争往往可以达到多赢的效果,并不会如一些人担忧的那样,给孩子“贴标签”“分等级”。真正给孩子“贴标签”“分等级”的并非评选“三好学生”这事本身,而是世俗化因素对孩子的过早侵入。  相似文献   
45.
Peter Berger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构了系统的世俗化理论,一直到九十年代初,都有一个强大的以Peter Berger为中心的世俗化理论阵营。九十年代末,作为世俗化理论领军人物的Peter Berger竟然倒戈,转而成为神圣化理论的鼓手,而神圣化理论与世俗化理论的争锋正是围绕着分化、衰减、消逝、私人化等几个主题展开的。  相似文献   
46.
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在中国 ,是一本刚刚打开还未来得及细读的书。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对经典马克思主义的坚持和拓展 ,乃对当今中国知识分子有很好的启迪。近年来 ,中国学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逐步深入。本栏目登载的正是学者们力图走近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努力 ,其中既有对原著的编译 ,又有独到的评说和细致的探讨。我们不妨与作者一道 ,领略西方马克思主义批评的思想魅力。第一篇推出的是美国著名马克思主义批评家弗雷德里克·詹姆逊的《批评的历史维度》。在文中詹姆逊继续高悬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之镜 ,认为所有关于文学作品形式的分析都…  相似文献   
4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中国社会各方面都有巨大发展和改变。社会发展对宗教这个神圣的殿堂有着强烈的震撼力。宗教也挖掘其内在适应机制,随时代发展而发展,随时代变革而变革;在新的历史时期,中国宗教的主要走向是世俗化,表现为世俗化的商品经济活动和价值观念被引入宗教,宗教也随之以重视社会道德功能和人际感情投入,与社会发展相耦合。  相似文献   
48.
宗教的世俗化和普世化是当代宗教发展的主流。我们认为 ,是否具有世俗化和普世化的基本特征正是宗教与邪教的历史主义划界标准。邪教是宗教的历史反动。相反 ,新兴宗教运动是当代宗教发展的支流。如果以宗教世俗化、普世化为衡量标准 ,“新兴宗教”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一类是顺应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另一类则是违背宗教世俗化、普世化的 ,如原教旨主义、邪教等等。前一类比较少 ,后一类比较多。对于中国来说 ,2 0世纪 80— 90年代是一个“精神文化空间”逐步变成“信仰真空”的时代。所谓“信仰真空”是指任何一种传统或者现代信仰在民众“精神文化空间”中无以确立 ,导致失落 ,从而为其它信仰提供可乘之机。邪教正是这样乘隙而入。它是一种错误的、有害的“信仰填充”。如何重建 (重构 )我们这一个时代的“精神文化空间” ?笔者认为 :第一 ,重建科学精神 ;第二 ,重建人文精神 ;第三 ,坚持“政教分离”原则 ,推动宗教世俗化 ;第四 ,坚持“宗教宽容”、“宗教自由”、“宗教信仰自由”原则 ,推动宗教普世化  相似文献   
49.
先进文化是破旧立新催人奋进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目前,我省城乡存在的休闲文化“世俗化”倾向,是一种消极的滞后文化现象。它只能导致文化生态的失衡和人文精神的失落。其产生和存在的主要原因是农耕文化的负面影响、工业文明和市场经济不发达以及政府引导管理乏力。要遏制它,就必须大力推进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和社会主义大市场建设,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引导。21世纪是休闲文化升值和理性化的世纪,休闲文化必然会攀上理性化和高雅化的高峰。  相似文献   
50.
剖析学生道德素质现状,探究形成成因,提供解决思路,以达到全面推进德育素质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