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70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125篇
教育   24426篇
科学研究   1981篇
各国文化   549篇
体育   1616篇
综合类   708篇
文化理论   393篇
信息传播   5215篇
  2024年   62篇
  2023年   306篇
  2022年   371篇
  2021年   448篇
  2020年   436篇
  2019年   269篇
  2018年   185篇
  2017年   249篇
  2016年   502篇
  2015年   1048篇
  2014年   2913篇
  2013年   1686篇
  2012年   2073篇
  2011年   2864篇
  2010年   2854篇
  2009年   2143篇
  2008年   2238篇
  2007年   1821篇
  2006年   2428篇
  2005年   2373篇
  2004年   1003篇
  2003年   1126篇
  2002年   1222篇
  2001年   1536篇
  2000年   1435篇
  1999年   532篇
  1998年   264篇
  1997年   181篇
  1996年   78篇
  1995年   62篇
  1994年   63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34篇
  1991年   28篇
  1990年   17篇
  1989年   14篇
  1987年   2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 毫秒
991.
一、研究背景 20世纪80年代初,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大规模地向城市转移。由于受到诸多条件的限制,很多农民工在自己进城的同时却无力解决孩子进城就读将要面对的诸多现实问题,诸如恶劣的住房条件、高昂的借读费用、交通安全无保障等等。于是,他们只能选择将孩子留在了农村,并托付给其他人代为照看,最终形成了农民工父母与子女分隔两地的局面。一个新的弱势群体——留守儿童就此产生。  相似文献   
992.
最BT的春游     
《中学生读写》2008,(5):136-138
春天到了啊,同学们都要去春游了啊!(也许:春游……春游好哇!那咱们挑一天去春游哇!那快放假啊!胡子:要放了假……你肯定在家里睡觉,春游?在梦里吧?也许:在梦里的那叫"春梦",pia飞!)下面是Joy统计的各位的春游计划,按照网络投票的方式进行了排序。(七树:有猫腻吧?网络投票……在哪里投的?Joy慢条斯理地说:QQ上……)  相似文献   
993.
谁之死?     
尼采的“上帝之死”是指只有否定了上帝的价值和意义,才能独立于世界,意味着一种伦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道德形象的人之死;福柯的“人之死”是指“人”这一概念将失去意义,意味着一种知识主体的死亡,是一种概念的人之死;罗兰·巴尔特的“作者之死”是指作者的主宰地位被读者所取代,读者获得了自由,文本获得了独立,进而人们可以对文本世界进行可写性阅读。顺乎这一逻辑,现代人又提出了“读者之死”,主要是指具体读者的消失和视觉文化时代的“读者死了”。  相似文献   
994.
论凤林书院体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凤林书院草堂诗余》是宋末元初无名氏编选的一部词总集,厉鹗在《论词绝句》中称:“不读凤林书院体,岂知词派有江西”,使得此集与《花间集》相同,由词选而得词体之称。该文通过对凤林书院体艺术特色的分析,辨析了这部词选与辛派词风和张炎等格律派词风的异同,也展现了宋末元初江西词坛的风貌。  相似文献   
995.
在老子的学说中,“道”和“德”之间并不是“体”和“用”的关系。“德”有“上德”和“下德”之分,“上德”是非理性之“德”,即自然无为之“德”,它就是“道”本身;而“下德”则是理性之“德”,即人为之“德”,它是对“道”的反动。在老子那里,“德”要么就是“道”本身,要么就与“道”相对立。老子反对理性之“德”而崇尚非理性之“德”。理性之“德”是人给自己制定的精神枷锁,实乃“无德”。非理性之“德”就是自由地体验内在的生命,是以“有德”。老子所主张的非理性之“德”对实现人的自由和社会的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6.
“革命”是20世纪中国社会文化的重要事件,也是20世纪中国文学的“关键词”。在革命风起云涌的时代,“革命”的声音覆盖了一切,在“告别革命”的时代,对“革命”的质疑和否定也形成了一种值得警惕的文化遮蔽,在今天,中国文学中的“革命”意义需要我们加以认真的清理和说明。  相似文献   
997.
福柯对人的思考是在死亡的背景下展开的,他继尼采的“上帝死了”之后进一步提出了“人的死亡”这一具有多重含义的判断;并在一系列的著作中对造成“人的死亡”的外在社会原因也即权力的具体内容与规律进行了分析与阐述;最后指出在权力的支配下,人的复活只能依靠随时随地的反抗。  相似文献   
998.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成为"乐之者"?我觉得就应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激活气氛,活跃课堂.其最显著的特征是学生在老师指导和启发下产生"思"和"言"的欲望,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学生产生"言"的欲望,喷出"思"的火花,将语文课堂演绎成七彩的"人生殿堂"和"知识的迷宫",使学生陶醉在你的彩虹似的绚烂多姿的语言艺术和课堂设计里,乐不思"蜀"、乐而忘忧.我做着这方面的教学尝试,今天,以便与同仁们交流.  相似文献   
999.
《三国演义》第九十六回写的是:孔明挥泪斩马谡,周鲂断发赚曹休。每当我读到这一部分时,就会为马谡的死感到惋惜。马谡是蜀国名臣马良的弟弟,素有才名。在诸葛亮南征孟获时,是他提出了“攻心为上,攻城为下”的策略,颇得诸葛亮的赞许。由此可见,马谡也可以称得上  相似文献   
1000.
两千多年前,中华民族的先哲庄子"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的古训,道出了科学教学应遵循的美学原理,也明示了科学教学与审美教学之间的关系.更揭示了科学教学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和完整人格上的作用与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