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959篇
  免费   236篇
  国内免费   295篇
教育   39397篇
科学研究   6232篇
各国文化   211篇
体育   2504篇
综合类   1499篇
文化理论   399篇
信息传播   7248篇
  2024年   292篇
  2023年   1230篇
  2022年   1323篇
  2021年   1062篇
  2020年   967篇
  2019年   858篇
  2018年   476篇
  2017年   774篇
  2016年   1272篇
  2015年   2494篇
  2014年   5758篇
  2013年   3762篇
  2012年   4365篇
  2011年   4809篇
  2010年   4005篇
  2009年   3438篇
  2008年   4049篇
  2007年   2899篇
  2006年   2488篇
  2005年   2513篇
  2004年   2178篇
  2003年   1678篇
  2002年   1023篇
  2001年   893篇
  2000年   816篇
  1999年   345篇
  1998年   237篇
  1997年   279篇
  1996年   248篇
  1995年   213篇
  1994年   200篇
  1993年   140篇
  1992年   142篇
  1991年   111篇
  1990年   60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11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8篇
  1980年   2篇
  1957年   2篇
  1950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03 毫秒
991.
992.
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历史活动都是人民群众的活动,没有人民群众的广泛参加,任何事业都将一事无成。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三代领导人正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确立了一脉相承而又各具特色的“人民观”。比较和研究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的人民观,无疑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93.
哲学对意义的思考主要从语言层面、文化层面、存在的层面进行探讨,各自得出不同的结论。文学的意义追寻则经历了以作者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以作品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以读者为中心的文学意义观作以及作者、文本、读者的三者对话关系中的意义观,而到了雅克·德里达彻底颠覆逻各斯中心主义,意义则在解构中走向消亡。  相似文献   
994.
广东要跨越式发展高等教育 ,可借鉴美国“加州模式” ,构建二元分级多层高等教育体系。“二元”指公办、民办两种办学体制并举 ;“分级”指实行中央、省、市等三级或更多级管理体制 ;“多层”指不同的高等教育机构进行职能分化、层次分工。跨越式发展 ,是以质变推动量变的发展 ,必须从这三个方面的调整、创新着手 ,三管齐下。  相似文献   
995.
996.
(接上期) 三、网络交换设备及其区分为了能够更好地理解各类网络设备的不同作,我们先再来了解一下有关网络通信的一些基本知识。很多厂家生产各种型号不同的计算机,这些计算机可能运行许多不同的操作系统,要使这些计算机相互通信,就必须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通信方式(也叫做“协议”)。目前网络中采用的最普遍的通信协议就是TCP/IP协议。TCP/IP协议起源于60年代末美  相似文献   
997.
在近代中国自由主义者当中 ,张君劢是少数几位直接关注中国近代化问题的人物之一。张的近代化构想涉及到民族国家的建立以及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建构等多方面。张始终把近代意识的养成即人的近代化视为国家近代化的基础和前提 ,但缺少对于社会根本改造的应有关注。张在主观上力求探寻一条既不同于英美式的又不同于苏联式的“第三条”近代化道路 ,实际上并未越出英美式的近代化模式。张所追求的仍然是一种英美式的资产阶级近代化。  相似文献   
998.
999.
"晋虽不文,人才实盛."在众多的文学人才中,河北籍名家有张华、张载、张协、石崇、欧阳建、束皙、刘琨、卢谌、许询等人.三张为"太康文学"的领军人物,刘琨、卢谌为"永嘉文学"的代表作家,许询为东晋著名的玄言诗人.石崇、欧阳建为"二十四友"重要成员.束皙诗文的"俗化"则代表了西晋非主流文学的一端.本文主要依据<文选>、<文心雕龙>、<诗品>的有关论述,并适当援引前哲时贤的见解,探讨他们的诗文特点.  相似文献   
10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