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教育   29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9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历史上的两淮盐商所操盐业曾在扬州经济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以盐业为中心的盐商经济拉动了其他众多经济行业的发展.两淮盐商对扬州城市发展及名都结构布局与地位、性质的最终奠定作用非凡.它对扬州经济生活等领域的远期影响也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2.
宋代两淮地区商业呈发展趋势 ,且具有明显的两个特点 :其一 ,北宋时与漕运和茶、盐的销售紧密相关 ;其二 ,南宋时与互市及战备物资的运输联系密切  相似文献   
43.
明代隆庆年间两淮盐务题本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里刊布的有关隆庆年间两淮盐务等方面的题本和奏疏,是从馆藏明代档案中庞尚鹏所著未刊《淮扬杂录》里选出的。庞尚鹏,字少南,广东南海人。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年)进士,除授江西乐平知县。隆庆二年(1568年)春,明廷议九边屯盐,擢为总理江北等处盐屯右佥都御史,与副都御史邹应龙、唐继禄分理。庞尚鹏辖两淮、长芦、山东三运司,兼理畿辅、河南、山东、江北、辽东屯务。是年秋,召邹应龙还京都,命庞尚鹏兼理九边屯务。河东巡盐部劾其行事乖违,而吏部尚书杨博认为议留。后因太监厌恶杨博,杨博被革职,庞尚鹏亦随之去职,时为三年十二月。庞尚鹏在任职期间,治理盐务有方,鹾利大兴。《淮扬杂录》中的这些题本及奏疏,均无具题时间及批红,从其内容考定,均为隆庆二三年间形成,其标题为编选者所拟。  相似文献   
44.
高鉴 《鸡西大学学报》2012,12(4):121-122
徽商,一支活跃在明清时期的商帮劲旅,构成了我国封建社会末期商业资本的一个重要力量。而明清时期是徽商发展的鼎盛时期,其活动范围"几遍禹内",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区更有着"无徽不成商""无徽不成镇"的说法。两淮地区向来经济发达,又是徽商起步的主要地区,加之交通便利,自然成为徽商经常出入之地。此外,徽商发展不断壮大的一个根本因素是依靠盐业的发展,而扬州作为徽商盐业的基地对徽商发展以及两淮经济的兴衰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5.
池萍 《收藏界》2011,(8):71-71
此钱直径28.8毫米,厚0.2毫米,重7.5克,边有很小的残损。此钱笔道圆滑,字口深峻,穿口无渣,文字与铁钱相近,应该是一枚折二铁母。南宋时期沿长江一线的四川、荆湖地区、两淮地区的宋金边境地带行使铁钱,  相似文献   
46.
两淮盐政是清朝经济命脉,然而自从康熙帝以来,两淮盐政一直弊端丛生。魏源所提出的盐务改革思想,从根本上解决了两淮盐弊。因此,从两淮盐政的改革过程,最能够体现出魏源经济管理思想的先进性。  相似文献   
47.
一位无任何官衔的布衣百姓,竟与皇帝交上朋友。这位布衣就是歙县大盐商江春。江春,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歙县江村人。家世业盐,寓居扬州,为清乾隆时期两淮八大总商之首。江春富比王侯,熟悉盐法,精通商务运筹,练达多能。在江春担任两淮总商的50年中,两淮盐业达到鼎盛,深  相似文献   
48.
正清乾隆帝在位60年,六次南下巡视,虽然开支浩繁、耗银无数,但他巡视的许多项目如巡视河工、观民察吏、阅兵祭陵等,其意义、作用不应小视,加之采取减赋恩赏等配套措施,在当时也起到了安定民心、稳固清朝统治的效果,尤其是巡视河工、修筑堤堰,对减少洪灾、保护百姓田园庐舍和生命安全有着积极意义。那么,在乾隆首次南巡中,扬州的官府、商人又做了哪些迎驾准备?我们通过阅读、分析《清宫扬州御档》中的相关奏折,对当时的情况作一些了解。  相似文献   
49.
通过对安徽省两淮煤田各可采煤层原煤的化学性质和工艺性能的研究分析,探讨了两淮煤田各可采煤层原煤的煤质特征及其分布规律,根据两淮煤田各煤层的煤质指标和工艺性能特点,区内煤炭可作为炼焦用煤、气化和炼油用煤、动力用煤及民用煤等。  相似文献   
50.
大量史料表明,作为清代前中期富甲一方的商业资本集团,两淮盐商对当时的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突出的社会贡献.他们通过积极捐资建设各种教育设施、推广各种学术活动,赞助各类文人墨客等方式,为清代文教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并因此成为清政府发展文教事业的得力助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