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181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教育   8042篇
科学研究   821篇
各国文化   26篇
体育   297篇
综合类   233篇
文化理论   70篇
信息传播   750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5篇
  2022年   106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87篇
  2019年   68篇
  2018年   50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291篇
  2014年   957篇
  2013年   575篇
  2012年   690篇
  2011年   1197篇
  2010年   840篇
  2009年   1132篇
  2008年   941篇
  2007年   691篇
  2006年   521篇
  2005年   417篇
  2004年   258篇
  2003年   218篇
  2002年   202篇
  2001年   206篇
  2000年   117篇
  1999年   6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5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3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01.
探析儿童的同伴交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伴交往是个体早期的主要活动之一,对个体一生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伴交往对个体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可以采用行为观察法、社会测量法对同伴关系进行评定。家长和教师在生活和教学实践中必须注重儿童同伴交往能力的培养。  相似文献   
102.
一位大学生在反思自己的中小学生活时,如此说道:当我拿到大学录取通知书时,我猛然觉得这12年的苦读换来的除了一张通知书外,似乎什么都没有——没有朋友,没有刻骨铭心的体验,没有美好的回忆,没有对生活的热情,没有稳定而深刻的兴趣爱好,更重要的是没有幸福感。这番话引起了我对  相似文献   
103.
威权性的道德教化是中国传统道德教化的基本特征,个体生命被遮蔽在神圣的“(天)理”之中,“人”被遮蔽于“民”的身份之中,纲常名因之而成为“吃人”的教化。从明末清初早期启蒙教化思想的出现,到“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国现代性教化的艰难启蒙一步步走向深入,在发现了“吃人”的礼教的同时,也发现了“人”。  相似文献   
104.
试论中学研究性学习的个体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题,引起了专家学者的积极讨论,在理论上给予了充分的重视。然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门实实在在的课程,却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关注,在实践中得不到落实。当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笔者认为,人们对研究性学习的教育价值,尤其是中学研究性学习的个体价值的认识不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05.
《空山--机村传说壹》由两个相互关联又相互独立的部分构成,以不同的视角拼接出一个藏地村落的历史片段,并由此折射出整个民族历史命运的变迁.在新旧价值观、文化观念以及传统与现代的交叉地带,阿来站在被遗忘的立场,关注着变迁过程中神性、人性、群体和个体失落的伤痛,为逝去的传统、文化等等奏响了一曲不尽的悲歌,同时也透露了毁灭之后重建的希望.  相似文献   
106.
组织中适当的离职率能够促进企业内部的"血液循环",优胜劣汰保有持续性的生命力。然而大量新员工离职,则只能使企业疲于应对招聘、培训环节,陷入"人财两失"的恶性循环。原生家庭的影响使得个体社会化不足是新员工入职管理困难的一大来源。我们在调研中发现,一些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存在着新员工(本文中的新员工,指20世纪80年代及以后出生且  相似文献   
107.
同经济发达地区相比,隆阳区经济发展落后,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隆阳经济的现状,正确认识隆阳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深入研究探索加快该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对策和措施,对推动隆阳区委、政府提出的力促个体私营经济大发展、大提高的战略实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8.
越薪的小说旨在探索“抗战”时期上海人的个体存在方式,在当时“救亡图存”的宏大主题中显得独特而自我。这与“孤岛”、“沦陷区”一些作家的思想有相通性,又与“五四”学精神形成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09.
20世纪最有影响的基督教哲学家之一莱茵霍尔德·尼布尔在其最有影响的代表作之一《道德的人与不道德的社会》中,运用他的基督教现实主义伦理观,对现实的社会问题进行伦理研究,把社会公正看作道德的最高理想,首次对个体道德和群体道德进行了严格的区分,认为群体的道德低于个体的道德,分析了道德的两难处境,对我们认识全球化时代的伦理关系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0.
叶飞在《中国教育学刊》2019年第6期《学校公共精神教育的公共性困境及其超越》一文指出,学校公共精神教育需要充足的公共道德空间,并通过这个空间来促进人的公共道德意识及公共精神理念的发育。但是,从当前学校教育的实践来看,学校和教师往往更加重视个体德性的培养,而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公共德性的教育。这就造成了个体德性对公共德性比较严重的遮蔽,阻碍了青少年学生的公共德性精神及人格品质的健全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