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教育   33篇
科学研究   11篇
体育   2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6篇
  2020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1.
岷江中上游径流时间序列小波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紫坪铺水文站1966-2002年实测月径流资料,对岷江中上游径流时间序列分4个季节进行小波分析.由此发现,岷江中上游径流时间序列具有多个时间尺度的周期变化特征.四个季节径流量序列分别以主周期为16a,2.5a,1la,18.5a的振荡能量最为强大,径流量的主周期主要分布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  相似文献   
12.
明中叶以前,归善县等东江中上游地区的主体方言属于粤语。明中后期,随着客家移民浪潮到来,它经历了逐渐客语化的演变,这是由客家人逐渐成为当地主体族群决定的。但联系土著、客家矛盾冲突的历史背景,考察"本地话"这一明显带族群区分色彩的自称,可知本地话应是明代后期东江中上游土著在与客家移民互动中确立我群认同的产物。本地话的底层应为粤语,其客语特色是后来受影响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在以往的研究中,关于本区玉器的起源,学者们的主流看法是始于仰韶时代的大溪文化。其实早在距今约8000年前,长江中上游一带就已经出现了玉器,到了距今7000年左右的大溪文化时期,随着玦、璜、坠、璧和环等各种器类的相继出现,本区史前玉器获得了重要发展。丰富的玉器考古材料表明,长江中上游一带也是中华玉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基此,本文拟在对已有文献资料作进一步分析整理基础上,就本区史前玉器的起源及初步发展问题略陈管见,以求有补于这一学术缺憾。  相似文献   
14.
《声屏世界》2013,(7):96
三峡晚报所在地的湖北宜昌,屹立于中国版图西部,位于悠悠长江之滨,地处三峡工程腹地。这里,是连接长江中上游的航运枢纽,是中国西部山地和东部平原、丰饶北方与温暖南方的交汇点,古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是投资兴业的梦想之城。葛洲坝工程的建设,让宜昌实现了第一次"跨越";20年前的1993年,国务院正式批准三峡水利枢纽工程建设,这一举世瞩目的跨世纪工程建设,为宜昌发展带来了第二次"跨越"。正是葛洲坝和三峡大坝这两座世界级的水电站,让宜昌成了世界级的水电之都。  相似文献   
15.
长江,素有黄金水道之称,近代长江水道更是繁忙的运输大动脉。一直以来,立足于长江水道邮路的研究报道尚不多见,《民国时期的长江水道邮路》一文,谈到了长江中上游重庆附近的一段邮路,本文要讲述的是长江中下游水道邮路中转枢纽—大通的昔日荣光。  相似文献   
16.
运用复值Morlet小波分析及非参数统计检验Mann-kendall法,并借助地统计软件ArcGIS(9.X)时黑河中上游1960年~2005年日照时数变化的时空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①近50年来年均日照时数呈现增加趋势,β值为18.57;眷、夏、秋、冬四季日照时数均为上升趋势,β值分别为7.13、7.72、3.18和6.96;②年、季节的日照时数变化在空间上存在差异,对于年均日照时数而言,酒泉、金塔、鼎新一线为日照时数升降的分界线,以北为主要的上升趋势区,升幅大于8.0h/年;以南则主要表现为下降趋势,降幅在(1.9~31.5)h/年;③日照时数年变化具有12年左右的主振荡周期和5年左右的次振荡周期,年代际特征明显.日照时数在1975年开始由显著增加趋势变为不明显的减少趋势;④年、夏冬两季日照时数的变化主要是大气中云量变化引起的,而春秋两季日照时数变化的原因还需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7.
汉水中上游民居文化在现代转型过程中,形成了这样四个特点:房地产开发商在其中起了重要的领头作用;呈现出多元的文化态势;体现出一种地域文化与现代建筑方式的结合;不可避免地存在着经济利益的考虑,只是表现形式不同。其民居文化在现代转型中也形成了批量开发的商品住宅民居和村镇居民自建房的文化互动。恰在这种文化互动中,我们在乡镇的民居建设中看到了一种新的文化整合。  相似文献   
18.
人们的日常话语能最直接地反映社会发展变化的诸种文化信息。调查显示 :( 1 )汉水中上游的人群中 ,文化程度高的、年纪轻的、从事文化教育科研工作的、居住在城市的人们 ,知道并使用的新词语数量最多。 ( 2 )汉水中上游的日常话语折射了我国社会文化现代转型的文化特征 ,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19.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党在新时期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时代需要。从夷陵区的实际出发,就是要努力实现区委区政府提出的建设长江中上游经济强区、国内一流旅游名区和特色新区的“三区”奋斗目标,建设“和谐夷陵”。  相似文献   
20.
《治黄科技信息》2005,(5):17-18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国家在黄河中上游地区相继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淤地坝、小流域综合治理、生态移民和农村能源等一批重点生态建设工程,同时,还利用世界银行贷款实施了黄土高原水土保持项目,据统计,5年累计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7.8万km^2,建设基本农田1861.7万亩、大中型淤地坝4800座,水土保持林草9399.8万亩。黄河中上游地区的生态环境发生了显著改观。但是,黄河上中游地区水土流失尚未得到根本的遏制,严重的水土流失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