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教育   156篇
科学研究   1篇
各国文化   1篇
体育   3篇
综合类   1篇
文化理论   1篇
信息传播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2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31.
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是中国叙事文学中讽刺艺术之高峰。作者吴敬梓也是刻画人物性格的巨匠。只消三言两语,人物形象便呼之欲出。他们内心的隐秘也被揭露无遗。其中《范进中举》堪称经典,历年为中学语文课本选用,其绝妙的讽刺、鲜明的对比常为读者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132.
范进中举是一幕精彩的悲喜剧,它向人们展示了科举笼罩下的各种人情:感人的母子情;世俗、虚伪的邻里情:逢场作戏的官场情;变色龙式的亲戚之情。浓重的科举意识无情地侵蚀了人的灵魂,吞没人的良知,异化了人情、人性。通过解读文本,可以使我们对科举的弊端和罪恶有一个比较清醒的认识.从而达到对科举的批判。  相似文献   
133.
《范进中举》通过范进中举喜极而疯及中举前后生活遭遇的变化,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科举制度腐蚀人的灵魂及败坏社会风气的罪恶。文中,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来揭示这一主旨。  相似文献   
134.
中国的科举制度从公元606年开始,到公元1905年清末废除,共存在了1300年。这种制度既为历代封建王朝招揽了不少人才,随着时代变迁,也逐步束缚了人才和社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5.
吴敬梓创作的《儒林外史》是一部杰出的讽刺小说,其中《范进中举》是《儒林外史》中写得最精彩的片断,通过范进中举的前前后后,各类人物陆续登台表演,真实生动地显现其真伪、善恶和美丑的本来面目,而且发掘到人物的灵魂深处。  相似文献   
136.
现代读对科举制的感性认识,多半来自《儒林外史》一类古代通俗小说。“范进中举”等片断还被选入中学语教材,成为几十年不变的保留篇目。读过这篇课的中学生,累积起来数以亿计。由此形成的庞大认知群体,代代相衔地接受着一成不变的价值判断:科举制是一种扼杀人才、制造废物的糟糕制度,范进便是深受其害的士人典型。  相似文献   
137.
范进和孔乙己是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毒害的两个读书人。范进中举后居然欢喜疯了,孔乙己再穷也不肯脱掉又脏又破的长衫,这一切在学生看来只感到滑稽好笑。然而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去了解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理智地认识和批判那罪恶的封建社会和腐朽的科举制度,并从感情上憎恶那庸俗、丑陋的官场生活和人情世态。我们可以运用对照比较的方法,在分析范进和孔乙己时,详细分析其所处的人环境,以增强学生对课思想内容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8.
《范进中举》是清代小说家吴敬梓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中的经典片段,它揭示了封建社会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批判封建社会趋炎附势、世态炎凉的世风以及科举对人性的扭曲。名为《范进中举》,中举又岂止是一个人的事情,更像是众人中举。  相似文献   
139.
“胡屠户”虽是个杀猪的角色,但其知名度甚高。初中传统课《范进中举》,更是把这个鲜明的艺术形象,铭刻在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少年心中。他一直被称为“市侩”的典型——老师都这样说,《初中语课本第五册》(91年版)中该课的“自读提示”、《第五册语教学参考书》、《初中语教案第五册》也几乎异口同声地把他叫做“市侩”。最近,  相似文献   
140.
学习《范进中举》,课堂讨论很生动深入,正在酣畅淋漓中,一个孩子在下边嘀咕:杀猪的杀猪的,好好耍哟,咋个不是个农民呢?我心中一个激灵,这个问题倒是我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有一种预感,对这个“嘀咕”的讨论将会使大家对小说主题的认识更加深入。我决定把这个“嘀咕”做大。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