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4篇
教育   1309篇
科学研究   241篇
各国文化   44篇
体育   204篇
综合类   24篇
文化理论   75篇
信息传播   77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22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52篇
  2014年   230篇
  2013年   203篇
  2012年   230篇
  2011年   352篇
  2010年   205篇
  2009年   201篇
  2008年   236篇
  2007年   213篇
  2006年   168篇
  2005年   156篇
  2004年   66篇
  2003年   41篇
  2002年   34篇
  2001年   51篇
  2000年   70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M·路易·达美是法国19世纪的一位抒情诗人,生平不详。他这首抒情诗《蟋蟀》(翻译成汉文时被译成了散文形式,但仍能感受到浓浓的诗意。)成功地模仿了拉封丹的寓言形式,让家庭的温馨重新浮现在法国诗歌海面上,引人驻足观看、深思。1857年,法国大文豪维克多·雨果  相似文献   
82.
1956年9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主义事业的漓进,越来越显示出它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在我党历史上,也是中国现代史上的一个重大转折关头,即从革命转到建设的关头,制定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韵政治路线,基本方  相似文献   
83.
作为需求侧的"美好生活需要"内涵丰富,以"谁的需要"(主体)、"需要什么"(内容)和"为了什么"(目的)三个维度逻辑性地彰显其内涵:既是对人民这个最大主体的把握,又内在地涵盖了"美好生活"的内容取向,并最终指向满足需要的终极目的。主体之维:立足主体、发展主体、尊重主体。内容之维:生活之真——对人与自然和谐的需要,生活之善——对人与社会和谐的需要,生活之美——对人的身心和谐的需要。目的之维:以物为目的向以人为目的转变的根本性目的,以生存需求为目的向以发展需求为目的转变的直接性目的,以数量为目的向以质量为目的转变的间接性目的。  相似文献   
84.
《中共红四军军委给江西省委和中央的报告》阐明了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域的坚实基础、建设农村根据地的重要内容和重大意义,是后来毛泽东关于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理论思想的基础。  相似文献   
85.
86.
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是20世纪末在西方兴起的一股重要心理学力量。它的创始人是美国当代著名心理学家赛里格曼(Martin E.P.Seligman)。在他看来,心理学有三大使命:一是研究消极心理,治疗心理疾患;二是让所有人生活得更加充实有意义;三是鉴别和培养天才。而二战以后,很多心理学家把自己的研究重心放在了心理问题的研究上,[第一段]  相似文献   
87.
摩尔定律     
《科技新时代》2005,(5):108-109
  相似文献   
88.
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和谐文化的重大任务,表明中国共产党对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实现了一次新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89.
《异步教学研究》2007,(5):10-11
“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教育战线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做科学发展观的坚定践行者,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刚刚召开,十七大代表、中共教育部党组书记、教育部部长周济就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周济说,十七大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对于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胡锦涛总书记…  相似文献   
90.
九一八事变后,中共满洲省委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武装侵略东北,先后发表了四次抗日宣言。宣言在客观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侵华本质,号召工农兵和劳苦群众,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将日本帝国主义赶出中国。中共满洲省委抗战宣言的发表,率先吹响了民族抗战的号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