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8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35篇
教育   6288篇
科学研究   376篇
各国文化   187篇
体育   546篇
综合类   224篇
文化理论   149篇
信息传播   1071篇
  2024年   82篇
  2023年   283篇
  2022年   248篇
  2021年   111篇
  2020年   107篇
  2019年   61篇
  2018年   51篇
  2017年   43篇
  2016年   72篇
  2015年   139篇
  2014年   675篇
  2013年   802篇
  2012年   771篇
  2011年   861篇
  2010年   702篇
  2009年   683篇
  2008年   1069篇
  2007年   596篇
  2006年   442篇
  2005年   394篇
  2004年   152篇
  2003年   112篇
  2002年   110篇
  2001年   95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19篇
  1998年   21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8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91.
辛亥革命成功地解决了中国绵延数百年的满汉矛盾,使汉族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之地位得以恢复和确立,这对以反帝反封建为主要内容的近代中华民族复兴进程具有重大意义。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华民族复兴的一个转折点。民国初年的政治动乱并未能从总体上中断中华民族复兴的进程。  相似文献   
192.
升旗前的呼号是一种精神,更是一种向上的力量。那么,新时期如何用好升旗前的呼号教育新一代的少年儿童呢?学校几经斟酌,写下三句话:“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我们要争当——创新人才;面对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我们要敢说——我能行;从小立志兴中华——长大建功走天下”作为升旗前的呼号。实践证明,这些句子简短有力.给了学生无穷的奋斗力量。  相似文献   
193.
李步云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法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湖南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法学院名誉院长、人权研究中心主任,中国行为法学会会长,中国法学会法理学研究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司法部“国家中高级干部学法讲师团”成员。兼任国家行政学院、山东大学等多所大学的教授。1992年起享受国务院“有突出贡献专家”政府特殊津贴。  相似文献   
194.
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发展史,为我们留下了无数璨若星河的文学艺术珍宝,翻开一页页光辉灿烂的篇章,既能看到感人的形象,优美的情景,又能感受到独特的意境和丰富的内涵。尤其是选人中学课本中的古诗文,更是各个时代的经典之作。它是中华民族之魂,是坚强的民族精神支柱。这种内在的思想活力是中华民族生命力的体现,  相似文献   
195.
《青年教师》2007,(5):2-2
新华网北京5月4日电今天是“五四”青年节,也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85周年纪念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今天致信中国青年群英会,代表党中央向全国广大团员和各族青年致以节日的问候,向新中国成立以来各个时期的青年英模致以崇高的敬意。[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6.
贾永  李宣良 《军事记者》2007,(12):20-22
正在绕月球飞行的"嫦娥一号"卫星,把"嫦娥奔月"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变成了现实。遥望"嫦娥",当我们为中国航天人在太空中留下的中国新高度而自豪的时候,他们身上所彰显的中国航天精神,  相似文献   
197.
“遥远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叫中国……”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每一个炎黄子孙都骄傲地认为自己是“龙的传人”。源远流长的龙文化,在我国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我国的各民族几乎都有以龙为主题的传说和故事。  相似文献   
198.
上下五千年,泱泱中华流淌着辉煌的文明历史,纵横百万里,神州大地传承着生生不息的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优良传统,从古代的“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到今天的“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和“振兴中华,读书成才”,无不彰显我中华民族对于学习的孜孜以求。[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9.
谭小萍 《教学月刊》2007,(11):29-30
中华民族是一个饱经忧患的民族。在五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华民族形成和积累了丰富的关于忧患意识的思想。《周易》曰:"《易》之兴也,其于中古乎?作《易》者,其有忧患乎?"这是忧患意识的最早表达。以后就有孔子"居  相似文献   
200.
“近代中国的民族反省”,是指近代中国人对本民族的不足——特别是民族心理、民族精神之缺失的批判性的自我体认。大体说来,近代民族反省经历了对器物、制度与文化根本之不足进行反省的三个阶段。从国民性批判及民族精神反思的意义上说,近代民族反省则经历了鸦片战争之后启蒙的发轫、甲午战争之后国民性反思浪潮的涌起与五四时期国民性批判达到高潮这样三个阶段。自省、旁观、比较成为近代民族反省尤其是国民性批判的三重视野。针砭劣根性、解剖病源、构建民族精神即新国民性,是近代民族反省思潮重点关注的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