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12篇
  免费   46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110篇
科学研究   197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58篇
文化理论   10篇
信息传播   37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91篇
  2022年   118篇
  2021年   48篇
  2020年   27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75篇
  2013年   56篇
  2012年   56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61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98篇
  2007年   76篇
  2006年   59篇
  2005年   62篇
  2004年   46篇
  2003年   48篇
  2002年   38篇
  2001年   44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51.
介绍对医用硼酸洗液中硼酸含量进行的测定电位滴定法.该法适用于极弱酸的快速准确测定.  相似文献   
152.
认真钻研教材.科学运用教材,是进行教学改革的前提.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依据上海市中学化学教材的设计思路.笔者结合自己从事初三化学教学的具体实践,整合溶液浓度等相关内容,把新教材中"酸碱中和反应"设计为一堂探究式学习课.  相似文献   
153.
目的:比较几种氯离子的测定方法,探讨三者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及方法的优缺点。方法:分别用每种测定方法测定日常新鲜血清及质控血清,进行精密度及回收实验。结果:离子选择电极法与硝酸汞滴定法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硫氰酸汞比色法与离子电极选择法和硝酸汞滴定法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精密度及回收实验能够满足临床实验室要求。结论:离子选择电极法精密度高于硫氰酸汞比色法、硝酸汞滴定法,是目前比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4.
儒家美学的“美在中和”和“里仁为美”对我国商业环境有着深远的影响,不仅渗透到企业的内部管理,还体现在企业对外商务活动上。  相似文献   
155.
民族传统文化以道家自然和儒家伦理为内因子,他们各自源于母系自然环境和父系社会条件,共同追寻“和”的终极目标。道家之和以自然为出发点,儒家之和以社会为出发点。道家崇尚自然。确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反对人类中心主义;而儒家关注伦理,确立社会中和关系,坚持以专制强权为基础的人本主义。同以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为代表的东方文化比较而言,西方文化则远离自然和谐,在高度发达的科技的主导下,越来越强化了人类中心主义,加速了世界危机。人类为了存续不绝的生命,唯一的选择就是追寻自然和谐目标,改变人类中心主义观念,尤以民族传统道家文化为依据,建立非人类中心主义的和谐共生的自然新世界。  相似文献   
156.
在讨论微型滴定装置和滴定误差的基础上,探索了微型滴定在酸碱滴定、氧化还原滴定中应用的可能性.利用自制的微型滴定装置进行滴定分析微量化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装置测定的准确度和精确度与常量滴定法相当或更好,但该法可节省大量试剂和时间,同时大大减轻了试剂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157.
不要轻视国家意志的坚决和国家战略的指导意义。“碳达峰和碳中和”将是未来40年中国经济活动的基本前提,将渗透到未来所有行业和公司的经营决策中去,将重塑未来我国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表示。  相似文献   
158.
159.
酸碱中和滴定是要求较准确的实验,我们在做这一实验时关键要做到两点:(1)准确测定参加反应的两种溶液的体积;(2)准确判断中和反应是否恰好完伞反应.而滴定终点的判断则是通过酸碱指示剂颜色的变化来判定的.所以,在具体的酸碱中和滴定中,酸碱指示剂的正确选择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0.
不赞同将“缘情”从先秦时代提出的“诗言志”说中分割出来并与之对立的意见。通过对诗、骚作品所体现的诗学思想的考察,证明先秦时代即已有“缘情”作诗的自觉,“诗言志”纲领中既有与“政治、教化”联系的要求。亦有“吟咏情性”的内涵。诗歌中有“政治、教化”内容,并不一定构成对诗歌审美的损害,那种反对与“政治、教化”相联系的“纯诗”主张,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偏颇和不科学的。“中和”之美是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相对和谐关系的反映,表现着哀乐之情抒发的一种常态。而在大喜、大悲境况下,诗歌的情感表现就难以选择“不淫”、“不伤”的“中和”,而总要发为敢笑、敢怒的“激切”——它正表现着人们在非常境地中的人性之“真”。从情感表现看,诗、骚作品兼有温婉有节的“中和”与“发愤”无羁的“激切”之不同取向,显示了“诗、骚”所体现的诗学思想,已涵容了审美的丰富多样性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