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2篇
  免费   1篇
教育   57篇
科学研究   81篇
体育   10篇
综合类   1篇
信息传播   14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2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数字     
77.3%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逝世。中国青年报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7.3%的人建议,国家应设立钱学森奖,专门奖励和激励中国科技界的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2.
大学只有一个真正的功能:人才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民科学家、“中国航天之父”钱学森于2009年10月31日逝世。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在追忆钱老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以及他的爱国精神、科学精神的同时,反复提到他晚年对中国教育发展、培养杰出人才的肺腑之言——2005年他对温总理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  相似文献   
33.
宋丽芳 《新闻三昧》2005,(11):11-13
2005年10月17日,一个令世人瞩目的日子,一个令中国人感到无比欣喜的日子。因为这一天,在太空邀游了115个多小时,总行程325万余公里的航天英雄费俊龙、聂海胜回家了。作为中国航天报社的记,能有机会亲身到“神六”返回舱着陆现场采访,目击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我在感到兴奋和激动的同时,更有一种自豪感,因为这种难得的经历,是其他行业报记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  相似文献   
34.
《全国新书目》2008,(22):2-2
为了进行一次全民性的有关"太空出舱活动"航天科普知识的传播和推广,同时也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更好地关注中国航天、了解中国航天、热爱中国航天,中国航天员科研训练中心联合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精心打造了《漫步太空》这套有关太空出舱(太空行走)的基础性科普丛书。这套丛书既是一套有关航天知识的系统科普教育丛书  相似文献   
35.
信息荟萃     
《上海集邮》2009,(9):46-48
总公司《盛世中华九天揽月——中国航天神舟邮品集锦》箱(498元,8.30),中秋窗棱折(6.50元,8.30),中秋月饼集邮卡书(6.50元,8.30)。  相似文献   
36.
赵瑞  张国友 《今日科苑》2010,(18):38-41
作为一代中国航天人,我们深知中国航天事业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成长过程,亲身感受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感人的航天精神。这个精神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大力协同,无私奉献,严谨务实,勇于攀登"。这24个字不是一般的政治口号,而是对中国航天事业50多年实践经验的高度理论概括和总结,也是我们航天事业的传家宝。  相似文献   
37.
“难题是成功的机会,抓住难题攻坚不止,难题被突破了,你就成功了。”遭遇难题,不仅没有丝毫畏惧,反而把难题当做是成功的机会,这就是黎孝纯研究员。在枯燥的科研攻关中,正是凭借着这种心态,黎孝纯获得了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建立了“调频调相应答机距离零值测量”和“对宽带数据传输信号的角跟踪”这两个理论、主持合著2本书,发表的学术论文达40多篇,  相似文献   
38.
余玮 《今日科苑》2010,(1):127-134
钱学森的大名以及他为新中国航天事业所做出的卓越功勋,可以说尽人皆知;但这位科学巨匠和妻子长达60余年的相濡以沫,以及妻子心目中的另一个侧面的“钱学森”却鲜为人知……  相似文献   
39.
项玉 《初中生辅导》2010,(Z2):81-83
2009年10月31日,中国航天之父、"两弹一星"元勋、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科学家钱学森博士在北京解放军总医院逝世,享年98岁。钱学森生于1911年12月11日,浙江杭州  相似文献   
40.
李鹏 《声屏世界》2014,(1):61-62
正媒体碎片化时代的特征"大众传媒已不复存在"。这是美国广告协会首席执行官鲍勃.利奥狄斯(Bob liodice)的一句预言。今天,这句话正在逐渐变成现实。随着移动互联网、平板电脑和智能手机的急速普及",媒体碎片化"的特征已显得愈加明显。一般而言,报纸、杂志、电台、电视都是传统媒介,其后是互联网,然后是以手机、平板电脑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互联网时代是以门户网站为中心的时代,这个时代基本上沿袭着传统的大众传播模式,但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来临,随着App、微博、微信等技术和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