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9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44篇
教育   1240篇
科学研究   382篇
各国文化   5篇
体育   1138篇
综合类   364篇
文化理论   5篇
信息传播   11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1篇
  2022年   38篇
  2021年   28篇
  2020年   28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31篇
  2016年   35篇
  2015年   82篇
  2014年   206篇
  2013年   161篇
  2012年   185篇
  2011年   251篇
  2010年   197篇
  2009年   253篇
  2008年   270篇
  2007年   255篇
  2006年   177篇
  2005年   152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11篇
  2001年   94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43篇
  1997年   34篇
  1996年   2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8篇
  1989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2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运动性疲劳概述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一个世纪以来,运动性疲劳一直是体育科学研究中重要的课题,本文旨在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对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疲劳的概念及其分类、疲劳的产生机制与学说、疲劳的测定与判断、疲劳的恢复与预防等做了较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992.
神经-肌肉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本文着重介绍了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本文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993.
运动训练中疲劳与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疲劳产生的原因、部位及其预防,以及恢复过程的作用,消耗及恢复阶段的关系,恢复措施等方面,阐述了疲劳与恢复之间的关系与其对提高训练成绩的影响.  相似文献   
994.
采用文献综述法,阐述了现代中长跑训练的新方法、新理念,运用运动生理生化知识理论,对中长跑运动员的能量供应规律及疲劳恢复进行了科学的研究,旨在为提高中长跑运动员的运动成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95.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持续一段时间之后,人体的工作能力及身体机能产生暂时降低的现象。就中医来看,是正衰毒损的必然结果。随着运动强度的增加,诸邪丛生,各种毒邪大量停留,滞于血脉、经络,碍于脑窍、心神等,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因而在正气不足的基础上,毒邪也是急性运动性疲劳的基本病机,积毒和积损是过度训练的基本病机。  相似文献   
996.
目的:用实验方法研究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方法:以SD大鼠为实验对象,通过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游泳抗疲劳,抗缺氧,血红蛋白含量和血清睾酮含量等方面的比较来确认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功效。结果:大鼠服用中药后,游泳时间和耐缺氧时间延长,血红蛋白的含量提高;中药结合运动训练,可使大鼠血清睾酮值显著高于运动组。结论:中医药显示出较强的抗疲劳作用。  相似文献   
997.
在训练过程中正确判断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及时准确地运用恢复手段,能够保证运动员减少伤病的发生,对其以后承受更大的训练负荷,取得更佳的训练效果具有决定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98.
运动员在训练中疲劳的产生及消除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介绍了运动员训练疲劳的产生原因,根据疲劳产生的机制和疲劳的分类介绍了消除疲劳的途径和主要方法手段。  相似文献   
999.
运动性疲劳的心理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文献资料法、个人访谈法和现场观察法为基础,对运动训练中心理疲劳的致因、训练中的表现及判断方法和如何消除心理疲劳的产生进行了初步探讨,旨在帮助教练员深入的了解运动性心理疲劳的相关知识,从而更有效地预防和消除运动员的心理疲劳,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000.
在训练中利用良好的心理状态,充分发挥有利因素,不断克服不利因素,才能获得满意的教学效果。这就需要创造良好的心理条件,培养调节适宜的心理状态所谓适宜的心理状态,实际就是使大脑皮层的运动中枢处于适宜的兴奋状态。它能促进分化抑制的发展,使大脑皮层的兴奋点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