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57篇
  免费   30篇
  国内免费   29篇
教育   3972篇
科学研究   344篇
各国文化   35篇
体育   126篇
综合类   210篇
文化理论   65篇
信息传播   564篇
  2024年   48篇
  2023年   134篇
  2022年   171篇
  2021年   125篇
  2020年   112篇
  2019年   111篇
  2018年   61篇
  2017年   86篇
  2016年   132篇
  2015年   241篇
  2014年   405篇
  2013年   337篇
  2012年   384篇
  2011年   417篇
  2010年   339篇
  2009年   346篇
  2008年   431篇
  2007年   318篇
  2006年   200篇
  2005年   179篇
  2004年   164篇
  2003年   125篇
  2002年   118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80篇
  1999年   45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20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3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随着信息技术的日益普及,同伴作文互批已逐步成为一种重要的作文批阅方法。该文通过准试验设计研究了大学生作文互批的两种方法──同学间匿名互批与组员间实名互批──对学生英语写作能力、反馈评语性质的作用。学生所有写作、审阅和修改活动都通过网络学习软件(Blackboard)完成。92名美国大学一年级学生参加了一个学期的试验,结果表明同学间匿名互批作文比组员间互批作文能更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同学间匿名互批作文时所提的反馈评语也更具体、更客观、更具批评性。  相似文献   
92.
在绘画中,素描与色彩是各自独立的两门基础课程,但是它们彼此关联性很大。一般在以往的学习中素描和色彩是严格分开来学,不注重素描与色彩的互融学习,学生在学习中处于被动、片面的状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教学的多样性和交叉性日趋重要,素描与色彩的融合学习对学生来说是越来越重要并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93.
在贯彻施行语文新课标,大力弘扬学生主体性、主动性的今天,学生互改作文的方式无疑具有积极意义。微观上看,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针对一篇作文,学生不断推敲、锤炼语言,研磨技巧,加深立意,作文的品位便会不断得以提升;宏观看,在长期历练的过程中,学生又会不断悟得作文的真谛,增强作文的能力。同时,在互改互评的过程中,学生互相交流,团结合作的精神又得以培养。这又是一种很好的合作学习方式。然而,许多教师在探索运用这一方式时却遇到诸多问题:首先  相似文献   
94.
95.
文化诗学理论进入我国文艺理论视野后,为学者们提出了全新的角度和要求。如何才能超越和创新之前的文学理论,思考未来的学术走向和前途成为他们所关注的热点之一。如何在现阶段发展我国的文化诗学理论?建立中国特色的文化诗学理论,不仅需综合历史、文化、文学等诸多因素,还需要充分尊重和认识我国的文化主体意识,这样才能形成中国文化诗学批评和实践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96.
清中期以后,中国地理学的发展受到西方文明和传统中华文化的双重影响,在这种双重影响之下,中国地理学的发展道路也是逐步走向现代化、多元化。  相似文献   
97.
互文修辞在中学教育的边塞诗词中有较多体现,并且前代边塞诗词互文性对后世作品也有较多的扩散和影响。本文试图通过对中学语文中边塞诗词的互文修辞分析,来探析互文性在边塞诗词中的应用与发展。  相似文献   
98.
王振民 《现代语文》2011,(11):26-28
互文又叫互文见义,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句式,指一些字数相同(或大体相同)、结构相同(或大体相同)的语句,各句在相对应的位置上,使用同义、反义或意义有关联的词,或同义互训,或上下文意互相呼应、补充的一种修辞方法。简而言之,就是指上下文义互相交叉,互为补充,“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相似文献   
99.
回顾互文性理论的发展过程,分析关于互文指涉的分类方法,并从互文指涉理论的缺席前语篇的角度剖析了一本多译现象的产生原因是不同译者采用了不同前语篇链接,以及对于复调式语篇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0.
"媒介间性"理论的含义是传统媒介与现代数字化电子影像屏幕媒介之间互补、吸收、更新和融合,这种理念在文本、影视作品和影视后出版物等诸多媒介中得到了很好的运用。借助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信息"、莱文森的"补偿性媒介"以及"互文性"等相关理论,可以更好地理解"媒介间性"及其媒介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