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20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6篇
教育   2328篇
科学研究   106篇
各国文化   61篇
体育   104篇
综合类   138篇
文化理论   37篇
信息传播   3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2篇
  2022年   33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22篇
  2016年   41篇
  2015年   77篇
  2014年   185篇
  2013年   158篇
  2012年   195篇
  2011年   257篇
  2010年   219篇
  2009年   236篇
  2008年   287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20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47篇
  2003年   10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8篇
  2000年   63篇
  1999年   49篇
  1998年   31篇
  1997年   29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6篇
  1985年   1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1篇
  1950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大连大学学报》2021,(4):40-48
双向阐释是宇文所安翻译《文心雕龙》的基本策略,通过对比阐释中西文论的区别与联系。这种阐释模式的基础在于中西文论的人文向度,即文本的开放性、认知的相通性、对话的互惠性。因为文本开放,中西文论才能同识文心,各织文采,互通文思;因为认知相通,中西文论对自然、社会和文学才有异中有同的看法;因为互通有无,中西文论对话才能互识、互证、互补。中西文论虽然互不隶属,但人文情怀却能超越种族和文化差异,敏感的心灵总能谱写传世的作品。正是基于相似的人文向度,宇文所安才能进行双向阐释,和刘勰完成了一场关于中西文论的超时空对话,为《文心雕龙》打开了通往世界文学经典的大门。  相似文献   
102.
100余年来,中国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问题,一直存在着“中体西用”和“全盘西化”两种观点。“中体西用”具有保守的特征,但重视民族的特殊性,强调民族现代化的多元化发展;“全盘西化”重视时代性,主张世界发展的趋同论, 但否认了民族性和民族文化的精华,实质上是单一模式的西方中心主义,两种观点都有局限性,但也有值得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03.
在国际化人才培养背景下,英语辩论教育在中国高校人才培养中具有特殊意义。英国议会制辩论以其独特的赛制,培养学生逻辑思维和系统思维能力;通过多维度思维习惯和多学科知识,培养学生开阔、开放的世界胸怀;通过复杂语境中的不同角色,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独立精神。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以辩论的形式,深入西方"极端"之路,而获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中庸"真谛。正确认识英语辩论教育,有利于弥补传统教育模式下中国学生的思辨不足,融合中西方思想的精髓,并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价值观的理解。  相似文献   
104.
发型与古蜀政坛的风云变幻古蜀国人的政治生活是怎样的,在众多遗址被发掘之前,没有人知道。人们只是通过传说知道有古蜀国的存在,知道有几位具有神话色彩的古蜀王曾在这里领导他们的臣民。而其中的细节,无从猜想。三星堆遗址的出土文物为我们提供了窥一斑而知  相似文献   
105.
《中学生(作文版)》2011,(9):F0004-F0004
[赏析] 让·巴普蒂斯特·格瑞兹(1725—1805)的艺术活动处于法国封建君主制度走向腐化堕落和启蒙思想兴起的时代。他的肖像画具有用色细腻的古典画风。在《被宠坏的孩子》中我们可以看到他的风俗画特色。画家的原意是要告诉父母们不要娇惯孩子。但画面上带给我们的是温馨的家庭氛围。,身着农装的美丽少妇满怀爱心地看着自己的儿子,脸上露出亲切的微笑和宽容。画家以写实的手法地描绘了室内的环境和杂物,小狗的形象生动有趣。当时的所谓训诲画,一般部以某个故事情节来表现,而格瑞兹没有这样做。他采用的是家庭一个普通的生活场景,以此来表现自己的寓意。  相似文献   
106.
中国与西方国家之间全面大规模的正面接触从明末开始,到18世纪跌入低谷。不过,要追溯其最近的源头,至少应该追溯到元代。本文就元明清时期中西之间的互动情况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107.
中学语文教材九年级(人教版)中的短篇小说《孔乙己》,是一篇脍炙人口的佳作,也是鲁迅先生的得意之作。这篇小说意在达到“揭出病态社会的不幸人们的痛苦,引起疗救的注意”之目的。小说一方面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下层知识分子的严重毒害,有力的控诉了封建科举制度的罪恶;另一方面揭示当时一般群众的冷漠麻木,思想昏沉的精神状态,揭露封建社会的腐朽与黑暗。  相似文献   
108.
人眼在观看物象时,会产生视觉形象近大远小等视觉生理现象。中西人为了准确描绘物象,更好地表达绘画的创作意图,经过长期实践,各自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透视方法,但由于文化因素,中西传统绘画中呈现的透视原理和表现方法存在较大差异。文章从中西透视产生的理论、根源、演变、应用及融合等几方面,分析了中西透视的特征与差异,力求使习画者在全面认知透视的基础上,合理应用透视关系,有效提升绘画创作的表现力。  相似文献   
109.
<正>我国古代的监察制度,随同封建制的产生而萌芽,伴随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建立而诞生,它产生于战国,确立于秦汉时期。之后,随着封建王朝的更替,经过不断完善,显得十分完备和精细。其中有代表性的监察形式当推御史监察制度。形成并确立于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御史监察制度,是贯穿中国古代很长时期的最基本的监察形式。这一制度到了封建社会中期逐渐走向成熟。除了御史监察这一最基本的形式外,不同时期还有多种不同的监察形式。如汉朝建立的刺史制度、魏  相似文献   
110.
李清照和埃米莉·迪金森分别是中西方著名的女性作家。她们的诗歌折射出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1.女性对爱情的表达方式不同;2.女性对婚姻或家庭的倚重不同。提高人们对中西方传统文化差异的认识,对促进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本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