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009篇
  免费   24篇
  国内免费   33篇
教育   14092篇
科学研究   624篇
各国文化   21篇
体育   298篇
综合类   522篇
文化理论   128篇
信息传播   1381篇
  2024年   55篇
  2023年   197篇
  2022年   204篇
  2021年   194篇
  2020年   158篇
  2019年   182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210篇
  2016年   351篇
  2015年   602篇
  2014年   1411篇
  2013年   1025篇
  2012年   1185篇
  2011年   1298篇
  2010年   1214篇
  2009年   1189篇
  2008年   1381篇
  2007年   1017篇
  2006年   795篇
  2005年   776篇
  2004年   669篇
  2003年   663篇
  2002年   743篇
  2001年   666篇
  2000年   431篇
  1999年   125篇
  1998年   68篇
  1997年   54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19篇
  1994年   20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谈网络环境下图书馆员信息素质的提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我国信息素质教育的概况和图书馆现阶段在开展信息素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出发,探讨了网络环境下提高馆员信息素质的必要性以及馆员进行自身信息素质重新塑造与提高的途径。  相似文献   
92.
现代高校图书馆实行人性化管理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强调以人为本、弘扬主体性的现代,高校图书馆在信息服务、信息资源组织以及规章制度的制定等方面应以尊重人为前提,充分体现人性化管理这一理念,使图书馆事业呈现出勃勃生机。  相似文献   
93.
本文对电视娱乐节目进行了概述和分类,并对娱乐节目主持人个性化主持风格的类别进行总结,分析娱乐节目主持人应如何塑造自身的个性化角色。  相似文献   
94.
王润 《编辑之友》2018,(8):61-65
“数字鸿沟”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将“数字鸿沟”问题放置于我国具体的互联网实践之中,从人的主体性和技术的社会因素两方面加以认识,以充分理解中国社会背景下“数字鸿沟”问题的现实情境.通过对64名被访者的访谈,笔者发现信息弱势群体试图摆脱社会结构的限制、发挥人的主体性,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身体不在场特征、中低端通信市场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为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了可能性,反映出中国网络社会突破“数字鸿沟”的潜力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95.
通过对BBC官网"一带一路"倡议的新闻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发现其通过词汇、语法、架构、互文性等手法将"一带一路"倡议描绘成了中国称霸全球的战略计划,并且将中国塑造成了干涉他国内政和损害别国利益的国家形象,并且持续不断地制造并输出了这种意识形态偏见。  相似文献   
96.
罗慧钧 《视听》2018,(6):30-31
人物是纪录片中经常出现的讲述对象,人物形象的刻画和展现对于纪录片的创作至关重要。本文将从故事建构、画面拍摄与调度、后期剪辑和音响等多方面入手,探讨纪录片中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与策略。  相似文献   
97.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客观实际出发,运用主体性教育的理念,研究大学如何具有活力,如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生主体发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   
98.
区域活动以它特有的功能深受幼儿的喜爱,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调整,以提高幼儿游戏的质量,达到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9.
白红艳 《物理教师》2011,32(4):11-12
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要立足于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要将原有的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转变成能够充分调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相似文献   
100.
<正>1.德育目标旨向学生"知、情、意行"的整合性发展。人的完整的德性应是知、情、意、行的协调统一,道德意义上的完整性不仅要成就自我,还要通过成就自我影响社会,成就他人,即人的完整的德性是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完美统一。当下学校德育要求学生在道德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意志、道德行为等方面的整合性发展,即要全面培养学生道德品质中的知、情、意、行等因素,使这四个因素相辅相成、和谐全面地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