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020篇
  免费   143篇
  国内免费   135篇
教育   39681篇
科学研究   2062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1035篇
综合类   1523篇
文化理论   149篇
信息传播   1824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843篇
  2022年   981篇
  2021年   958篇
  2020年   883篇
  2019年   772篇
  2018年   386篇
  2017年   706篇
  2016年   1143篇
  2015年   1857篇
  2014年   4543篇
  2013年   2954篇
  2012年   3423篇
  2011年   3612篇
  2010年   3308篇
  2009年   3251篇
  2008年   3579篇
  2007年   2629篇
  2006年   2109篇
  2005年   1838篇
  2004年   1406篇
  2003年   1373篇
  2002年   1202篇
  2001年   1009篇
  2000年   683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基于DINA认知诊断模型,对初中生二次函数的认知情况进行诊断研究.先确定二次函数认知属性及属性层级关系,再根据Q矩阵编制二次函数认知诊断测试卷,最后对认知属性掌握概率和掌握模式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2.
陈叙 《中华文化论坛》2022,(6):133-142+157-158
乡村是增强文化自信的优质载体。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乡风文明建设的根本在于重新认识乡村价值,充分激发乡村的文化主体性,增强乡村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由于乡村文化生产在一定程度上与乡村社会脱节,农民缺乏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政府主导下的乡村文化建设与农民的日常生活实践间存在疏离,来自市场和社会的外来力量缺乏对乡村文化生态的了解,外来文化资源与乡土文化主体间缺乏耦合机制。乡村文化主体性的培育系统就是以尊重和激发农民的文化主体性为中心,通过乡村内部要素和外部要素的互动交换来激发乡村的文化主体性意识,构建起有效整合多元力量的乡村文化建设机制,探索在治理场域下实现价值共享和意义认同,培育乡土文化能人和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113.
近年来,随着5G网络、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技术浪潮在新闻报道领域的广泛应用,身体在场在融合新闻实践中的意义愈发明显。具身认知理论强调身体在人类认知过程中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从这一视角出发,可发现当下新闻报道借助移动直播、短视频、AI、H5、VR等一系列前沿技术,给用户带来了身体的连接、交互和共情等一系列具身化体验,并在新闻真实观层面引发了从离身在场的客观事实向具身在场的直接体验的转变。研究的现实启示是主流媒体在新闻报道策划中要注意以用户身体为出发点,注重新闻报道过程中用户的身体体验,并以用户身体反应来检验新闻传播效果。  相似文献   
114.
基于认知冲突的研究,提出顺应认知冲突理论的教学策略(新认知、矛盾事件、迷思概念、目标科学概念等)及其建构过程.以数据库设计中的"概念模型"转变中的认知冲突解决方案为例,呈现了相关的课程教学设计并给出了教学的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115.
以顾泠沅先生提出的数学认知水平分析框架为依据,对大陆人教版与台湾康轩版初中数学教材中"一元一次方程"习题进行量化比较与质性分析,发现:在习题总量方面,两版教材关注点不同,康轩版聚焦课堂学习,人教版更关注课后练习;在认知水平方面,两版教材操作性记忆水平习题占比差别较大,康轩版是人教版的两倍多,概念性记忆水平和说明性理解水...  相似文献   
116.
创造型课堂教学应当树立双主体的教学原则: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因为学习是一种复杂的心理活动历程,没有学生主体的主动积极性,学习活动无法有效地进行。教师不仅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⑴指导者和直接参与者,是学生创新潜能的呵护者、激发者,是创新能力的示范者和榜样,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教师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呵护并充分激发学生学习的主体性。  相似文献   
117.
118.
闫晓蓉 《现代传播》2022,(11):37-45
技术图像是经文化科学生发的技术存在物。在技术意向性原理上,技术图像的穿透性不仅包含具身关系的感知体验,也包括了现象学常量与诠释学意义上的符号同构,这种同构体现出它自身在诠释学维度上的无限韧性;此外,手势作为一种界面,在技术图像生成的路径之中起了透视主义的多方诠释功效,并预言着媒介的发展趋势;后历史时代的技术图像作为象征符号的复合体,将图像置于不死的轮回,同时借由东方美学的启迪进入一种软现实媒介美学维度。技术图像的物种生成和演化需要启发网络协作的集体想象力,以此创造出内生性的未来,此外,在视觉机器高度扩张的今日,图像的“看透”“诠释”等话题需要被重新审视。  相似文献   
119.
教学时教师不仅要扎进教材含英咀华,还要跳出教材高瞻远瞩,多一些个人的思考和主见。教学素材可以多种多样,内容呈现形式可以标新立异,教学组织的形式也可以新颖独到。但无论是素材、内容还是形式,都要做到为儿童服务,站在儿童的角度去设计教学。  相似文献   
120.
在教育研究过程中,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是否准确事关课题研究的态度及投入,影响课题研究的全过程.如果对课题研究的价值认知出现偏差,必然会让研究行为走向偏差.因而,对错误的"价值认知"进行纠偏,还原课题研究应有的"价值认知",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的应然状态,是教育科研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