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608篇
  免费   146篇
  国内免费   134篇
教育   39341篇
科学研究   2039篇
各国文化   24篇
体育   1028篇
综合类   1516篇
文化理论   148篇
信息传播   1792篇
  2024年   190篇
  2023年   841篇
  2022年   957篇
  2021年   847篇
  2020年   762篇
  2019年   719篇
  2018年   355篇
  2017年   693篇
  2016年   1123篇
  2015年   1849篇
  2014年   4525篇
  2013年   2954篇
  2012年   3423篇
  2011年   3612篇
  2010年   3308篇
  2009年   3251篇
  2008年   3570篇
  2007年   2629篇
  2006年   2108篇
  2005年   1838篇
  2004年   1406篇
  2003年   1373篇
  2002年   1202篇
  2001年   1009篇
  2000年   684篇
  1999年   236篇
  1998年   119篇
  1997年   90篇
  1996年   63篇
  1995年   34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81.
《教师与信息技术研究报告》是ECAR(EDUCAUSE应用研究中心)2017年对教师与信息技术(IT)关系的第三次研究的成果。尽管在过去几年中研究报告的形式、功能和结论都在不断演进,而期待能对教师如何运用IT服务教学和研究加以理解,始终是贯穿其中的一条主线。本刊将分期连载这篇报告,本期主要阐述报告核心发现及教师校园IT体验等内容。  相似文献   
182.
李斯 《图书馆论坛》2018,(1):100-106
文章以用户在微博上发表的对公共图书馆噪音的看法为数据来源,使用内容分析和情感分析方法研究用户对噪音的认知,分析噪音的来源。研究发现:用户对公共图书馆的噪音问题表示关注和不满;大城市公共图书馆被用户提及最多;用户认为安静才是公共图书馆的应有之义;在用户认为的噪音来源中,用户因素远高于其他因素,最主要的噪音源是少年儿童吵闹。对策包括:转变用户对公共图书馆严肃安静的刻板印象;依据用户需求合理规划空间;改进馆内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183.
王润 《编辑之友》2018,(8):61-65
“数字鸿沟”问题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文章将“数字鸿沟”问题放置于我国具体的互联网实践之中,从人的主体性和技术的社会因素两方面加以认识,以充分理解中国社会背景下“数字鸿沟”问题的现实情境.通过对64名被访者的访谈,笔者发现信息弱势群体试图摆脱社会结构的限制、发挥人的主体性,网络新媒体技术的身体不在场特征、中低端通信市场以及信息化的普及为数字鸿沟的弥合提供了可能性,反映出中国网络社会突破“数字鸿沟”的潜力与独特性.  相似文献   
184.
编辑的基本认知与存在感的识别是出版理论界与实务界发展的内在源动力.在编辑科学和编辑主体发展过程中,研究视城不断丰富与升华,既要研究编辑理论与实务新问题,又要回应时代发展变化新特征赋予编辑学发展的方向性和编辑主体获得感的根本性问题.编辑者,作为编辑事业的特征组成,对编辑科学发展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85.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进一步发展,微公益已成为新兴的公益模式。大学生作为互联网的深度使用者,在微公益的发展中也起着重要作用。本次研究从大学生角度,通过调查分析其对微公益的认知和参与现状,试图探讨大学生群体的公益精神,并针对其中存在的问题,试从多角度提出建议,以促进微公益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6.
姜楠 《东南传播》2018,(8):78-80
互联网群体传播时代最鲜活而显著的表征便是网络舆论的不断涌现.互联网络搭建并给予了公众实时互动交流的平台,在web2.0技术支撑下快速集成的"观点的自由市场"既可以推动政治建设与社会稳定,又可能引发网络暴力,危及社会安定.网络舆论的演进是一个以层次为中心的传播过程,而"认知失调"、"信息不对称"、"价值累加"是影响网络舆论走向的关键节点,成为推动网络舆情演进的结构性与系统性因素.  相似文献   
187.
近年来,随着具身认知越来越受到教育研究者的关注,具身学习成为改善学生学习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然而,具身学习与课改倡导的体验学习之间界限模糊,但从身体的视域出发,体验学习与具身学习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并且二者之间是一种包含与被包含的关系。此外,从体验学习到具身学习意味着身体的全面解放和回归,它不仅让体验学习"深度"回归,更让学习者获得了全面的主体性,从而实现学习主体的真正回归。  相似文献   
188.
王荣同志由两则自己的生活体验片断发散开来,联想到体验对于思想品德教学的重要性。体验将传统的说教灌输变成心灵沟通与情感交流,使抽象的道德要求变成无形的激励与自觉的行动。学生唯有在情境中以身体之、以心验之,真实的感受和经历才会作为经验的一部分永久保留,从而在体验中不知不觉地完成道德行为主体的自我建构,思想品德教育才会在无声中走向深刻,走向无痕境界。文章从具体到抽象,再从抽象回归具体,博大精深的思维与流畅紧凑的语言浑然天成精品佳作。让我们一起品味吧!  相似文献   
189.
大学生主体性教育是新时期大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从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创新的客观实际出发,运用主体性教育的理念,研究大学如何具有活力,如何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提出大学生主体发展教育应遵循的原则和引导途径。  相似文献   
190.
<正>每看到一棵树根、一块朽木在工艺美术家的刻刀下变成了一件件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品,总是惊叹于他们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如果仔细思考,你就会发现,工艺美术家精湛技艺的背后,有一项很重要的能力支撑着他们,那就是规划力。一块原始的材料,工艺美术家在没有动刀之前,就已经想好了先做什么后干什么;在整个雕刻的过程中,他会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创造出令人惊叹的艺术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