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教育   1221篇
科学研究   52篇
各国文化   14篇
体育   48篇
综合类   51篇
文化理论   15篇
信息传播   145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22篇
  2021年   29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55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53篇
  2015年   67篇
  2014年   150篇
  2013年   80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126篇
  2010年   113篇
  2009年   109篇
  2008年   124篇
  2007年   110篇
  2006年   76篇
  2005年   51篇
  2004年   40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25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8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62.
夏野先生编著的《中国音乐简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是一部比较好的音乐史教材。但细读之后,瑕中求疵,还是发现了其中关于唐初“十部乐”叙述的几处小误。鉴于该书作为教材且多次印刷,对初学音乐史的学生影响颇大,故觉指出疑误很有必要。  相似文献   
63.
路广志 《考试周刊》2012,(72):53-53
小学低年级是基础教育的起始阶段,夯实语文基础,培养学生基本的语文素养显得尤为重要。要在平时的教学中真正意义上地帮助学生克服困难、轻松愉快地学习语文,教师必须根据教材采取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用“五学”为快乐课堂导航。  相似文献   
64.
本文试图从文化诠释现象心理学的观点,重新解读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巫宗教中的"牵亡"田野的基本取向,主要关注如何从因死亡而使关系失落的现象,来说明人类的心理处境,以及在各种失落或关系断裂之后,人是如何行使再接续或再遭逢的行动,而得以在裂隙之间进行修补。主要选择两个现场:一是人在亲人死亡之后,参加团体的修复过程;二是失落者在牵亡魂的仪式里的再遭逢。透过诠释现象学的田野研究,回忆的时光,以神话、象征、诗意思维为基础,揭示巫宗教的心理层次。  相似文献   
65.
电视纪录片、专题片中,合理、巧妙运用后配音乐与同期声是创作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充分调动观众听觉、发挥审美情趣、渲染环境气氛的重要元素.文章对此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66.
儒家休闲哲学与体育休闲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对休闲概念再认识的基础上,归纳出儒家休闲哲学中"乐"的丰富思想内涵,指出儒家休闲哲学视野下构建体育休闲观的主要特征。"仁乐"中的"仁"是儒家的最高政治理念,而"乐"则要符合这一政治理念的要求。体育休闲应当紧紧围绕我国经济建设,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最大的"仁"发挥积极作用。"道乐",即"中庸之乐"的思想为现代体育休闲提供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体育休闲应当坚持"乐而不流"、"乐而有度"的价值取向。"善乐"是有利于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乐"。体育休闲在"善与恶"、"美与丑"、"圣与俗"、"真与假"等价值体系中只有选择正价值,排除负价值,才能实现体育休闲的真正价值。"自乐"是儒家"乐"的最高层次,是一种超越自我的精神享受和主客体相融的审美体验。体育休闲中,人们应当抛弃各种私心杂念,排除各种烦恼,全身心地投入到休闲行为之中,达到人与运动融为一体的最佳状态,从而获得休闲,增进健康,完善自我。  相似文献   
67.
李渔把“以心为乐”作为他养生的美学观,这既是李渔人生观的一种表现,又是他修心养性的方法。“以心为乐”的养生美学观中,包含着中国文化中许多传统的哲学思想,李渔既延承着前人的思想,又融会贯通,将自己的生活经验掺和其中,因此形成了他独特的养生方法。  相似文献   
68.
江南三月春光老。月落禽啼天未晓。露和啼血染花红,恨过千家烟树杪。云垂玉枕屏山小。梦欲成时惊觉了。人心应不似伊心,若解思归归合早。赏析:《玉楼春·子规》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所作的一首词。在这首词中,作者看似写杜鹃鸟,实则是借杜鹃啼血的典故起兴,代闺中思妇抒写盼望丈夫早日归来离情别恨。该词运用借景抒情的手法,巧妙将人与鸟对比...  相似文献   
69.
通观禅宗音乐美学论述,可以发现,不少禅师的上堂说法、偈颂,都曾引用一些古琴名曲喻禅理、揭禅旨。禅师们闻琴、听琴、赏琴、说琴、弹琴,表明他们对古琴艺术的喜好和造诣,琴乐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说明以琴说法在"以音声为佛事"活动中的重要性,琴道与禅理相通,琴与禅的一致。他们在琴乐方面的兴趣、说法、见解,成为其音乐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禅宗关于音乐美学探讨的理论问题,除了论及诸如"以音声为佛事""以乐喻禅"等问题外,还涉及音乐创造之本源、音乐艺术之特征、审美主体之心灵建构、音乐艺术之审美追求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70.
教师深入解读教材没有错,学生探究文本也没有错,关键在于教师在以怎样的状态来影响学生的心态和习惯。古代的儿童似乎比现在的孩子更会"嬉乐";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真正的自由本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