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1篇
  免费   0篇
教育   514篇
科学研究   4篇
各国文化   8篇
体育   7篇
综合类   23篇
文化理论   7篇
信息传播   48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52篇
  2013年   3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41篇
  2010年   54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52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44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19篇
  2000年   20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春官宗伯》是《周礼》中的一篇。郑玄为其作注,在训释名物、注解经文的同时,还寓思想于注疏,详细阐发了自己的诗乐主张,对诗乐与性情的关系、诗乐类别的划分、歌诗语言的艺术、诗乐的功能、诗乐的制作及传习之本、用乐的等级尊卑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给予后代诗乐研究以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2.
<乐府>是<文心雕龙>"论文叙笔"部分的重要篇章.刘勰在此篇中强调乐府诗的诗乐两位一体的特质,并以雅正为标准评价历代乐府.本文拟以这两个方面为讨论重点.探讨刘勰的乐府评价标准及目的,以期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乐府观.  相似文献   
83.
南朝乐府民歌内容多为男女恋情的描写,大胆而又露骨地刻画了女性的情与态,其情调艳丽柔弱、哀怨缠绵而又热烈浪漫,富有艳情的特征。南朝乐府民歌继承了楚文化的浪漫特质,植根于江南繁富之地。南朝富有艳情特质的时代风尚,直接刺激了情歌艳诗的发展。人们价值观念的多元化,是艳情诗产生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84.
乐府诗是两宋诗歌的重要组成部分.两宋乐府诗不仅创获甚多,成就卓著,而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各具个性与风采.北宋乐府诗既受唐人乐府诗的影响较为明显,而又有着自己鲜明的时代特征;南宋乐府则因"靖康耻"与"家国恨"的特殊历史原因,形成了一道闪耀着爱国主义光芒的乐府风景线.两宋乐府诗所凸显出来的三大特点,对金、元时期的乐府诗创作,均具有不可低估的影响.  相似文献   
85.
李涛 《文学教育(上)》2010,(10):113-113
《木兰诗》中国北朝长篇叙事乐府民歌。又称《木兰辞》。记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做官,但求回家团聚的故事。诗中热情赞扬了这位奇女子勤劳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英勇战斗的精神,以及端庄从容的风姿。它不仅反映出北方游牧民族普遍的尚武风气,更主要的是表现了北方人民憎恶长期割据战乱,渴望过和平、安定生活的意愿。  相似文献   
86.
元散曲的形成与当时政治上对峙、文化上交融有着直接、密切的关系。元散曲以它的直露、浅俗、诙谐而成为文学史上一道独特的风景。元散曲之所以呈现出这样一种不同于前代诗歌样式的艺术风格,是源于它的精神实质:对传统文化思想的颠覆。  相似文献   
87.
唐朝诗歌繁荣的原因很多,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歌诗创作的繁荣。歌诗的发展与教坊曲息息相关,它们互相依存、互相发展。歌诗提高了教坊曲的艺术品位,教坊曲刺激了歌诗和诗歌的创作,从而共同推进唐诗的繁荣。  相似文献   
88.
在明代诸多<西厢记>评论者当中,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能独出机杼,从<西厢记>创作过程中所出现的韵律问题及其艺术得失入手,创造性地提出"乐府之难""特其剩技耳"以及"若<西厢>""终是肉胜于骨"的理论观点.深入剖析沈德符"<西厢>评"的相关观点,对于今人全面认识与客观评价<西厢记>一剧仍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9.
在中国文学史上,诗词一向有着重要的地位。从《诗经》、《楚辞》、乐府到唐诗、宋词、元曲,代代相承,可谓源远流长。大学的文学课本中也选了相当多的古典诗词,如何把这些宝贵的文学遗产传授给学生就显得非常重要。我觉得至少在下面三个方面应加以注意:  相似文献   
90.
《春江花月夜》是乐府《清商曲辞·吴声歌曲》旧题,诗中表现的也是游子思妇的传统主题,到底是什么使得《春江花月夜》具有如此大的魅力,使文人墨客竞相折腰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