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67篇
  免费   76篇
  国内免费   112篇
教育   10812篇
科学研究   1485篇
各国文化   65篇
体育   324篇
综合类   610篇
文化理论   191篇
信息传播   1568篇
  2024年   303篇
  2023年   1362篇
  2022年   1409篇
  2021年   1034篇
  2020年   765篇
  2019年   632篇
  2018年   204篇
  2017年   255篇
  2016年   314篇
  2015年   405篇
  2014年   939篇
  2013年   752篇
  2012年   832篇
  2011年   953篇
  2010年   735篇
  2009年   706篇
  2008年   791篇
  2007年   624篇
  2006年   417篇
  2005年   412篇
  2004年   234篇
  2003年   206篇
  2002年   164篇
  2001年   147篇
  2000年   11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7篇
  1997年   30篇
  1996年   38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2篇
  1991年   17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1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新热点,为提升乡村旅游体验质量、补齐全域旅游短板提供了新路径,是保障全域旅游质量的必要条件.以广西阳朔县乡村民宿为例,总结阳朔县乡村民宿空间布局特征是以"高田、福利、白沙"这三镇为高密度核心区,向周边区域不断扩展;分析"旅游资源禀赋、旅游基础设施条件、民宿的特色、营销手段"等影响阳朔乡村民宿空间布...  相似文献   
62.
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民族音乐文化作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对地域性的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闽东畲族音乐文化对当地的乡村振兴起到了重要作用,但其当下的生存境遇及传承与发展的状况却不容乐观,存在传承环境改变、传承模式单一、传承主体外流、传承资金不足、传承人才缺位等诸多问题。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闽东畲族音乐进行文化生态重构、加强非遗传承人保护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建立现代化传承教育模式、创新音乐文化本体、促进地方音乐转型、打造闽东畲族音乐产业化发展项目、培养农民文化主体意识、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等都是推动其传承发展的重要策略。  相似文献   
63.
乡村旅游作为多产融合的绿色产业,在推进新旧动能转换重大工程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2018年山东省17地市为研究对象,从需求侧、供给侧和结构转换3个维度构建乡村旅游动能系统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山东省乡村动能系统进行测度,并借助聚类分析方法将乡村旅游动能系统划分为三种地域类型,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的地域类型提出相应的动能系统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64.
为了全面了解乡村教师工作环境与专业发展现状,掌握二者间的影响与作用关系,促进乡村教师专业发展,对河南省乡村教师进行了问卷调查。调研结果显示,首先,乡村教师拥有良好的工作环境;其次,乡村教师拥有较高的专业发展情意、知识、能力和行为,但高级TPACK知识较弱;第三,工作环境各子维度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影响存在较大差异,其中,信息环境、工作时间和工作效能感三个维度对乡村教师专业发展的各层面均存在正向显著影响,其他维度影响仅部分显著甚至不显著。  相似文献   
65.
目的:考察贵州乡村中学教师家庭与体质等与工作满意度关系。方法:采用自编的“乡村中学教师工作满意度问卷”“乡村中学教师家庭满意度问卷”与“乡村中学教师体质健康满意度问卷”,运用方便取样方式对贵州847名乡村中学教师进行测查。结果:贵州乡村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均值为70.07,中等偏高;工作满意度分别与家庭满意度、体质健康满意度存在0.505与0.457显著正相关;运动满意、家庭相处、矛盾冲突、高级职称、生理满意、与父母生活在一起及本科以上学历等因素对工作满意度具有显著预测力。结论:通过加强锻炼、陪伴家人、平衡家庭工作关系、遵循健康生活方式、提高教师待遇及提升专业素养等方式可提高乡村中学教师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6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逐渐形成了以代际分工为基础的半工半耕的家庭生计模式,作为其衍生产物的老人农业也随之产生。乡村振兴需要充分挖掘村庄内生性力量,留守乡村的老年人作为我国中西部一般农业型地区的农业生产主体,在乡村振兴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运用质性研究方法,揭示老人农业的多重功能表征,是该文的研究目标所在。通过对渝西南D村的田野考察发现,老人农业具有增加家庭收益、补充基层市场经济、延续农耕文明、解决农村养老、重塑村落共同体等多重价值,在乡村振兴的当前阶段依然具有现实意义与存在价值。  相似文献   
67.
随着脱贫攻坚战的全面收官,我国农村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五年过渡期(以下简称过渡期),过渡期对农村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目标和要求,其中就包括建设建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为实现全面乡村振兴提供组织保证。崇左市天等县是脱贫攻坚时期的全国重点贫困县,也是过渡期的全国重点扶持县,以这一地区为例进行分析和研究农村党建问题,对崇左在过渡期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8.
农村留守人口是我国乡村人口转移后形成的特殊群体,而基于留守人口进行职业教育培训路径的人力资源开发,创生新的人口红利,对于乡村振兴具有积极意义。留守人口蕴藏着人力资源开发的潜能,但是我国现有职业教育培训却存在供给不足,缺乏前瞻性规划;供需失衡,缺乏科学性论证等问题。要赋能农村留守人口,就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职业教育培训策略,这就是要遵循有教无类理念,奠定留守人口可行能力提升的基础;坚持分类施教方针,催生留守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新红利;依托数字乡村建设,搭建留守人口人力资源开发新平台。  相似文献   
69.
十八大以后,我国的协商民主走向制度化趋势。从全国治理实践来看,基层协商民主治理效能没有真正发挥,以农民为主体的内生动力未能和政府主导的外部动力实现耦合。本文结合协商民主和内生动力相关理论及方法,深入普者黑N村调查,讨论了民族村寨旅游社区居民基层协商民主参与的现实困境和内生动力。研究表明:村民积极主动参与基层协商前提条件是涉及村民切身利益,农村精英对基层协商民主习惯的形成有正向影响,基层党委在基层协商民主实践当中应起到领导和衔接作用,基层政府应引导基层协商民主实践由习惯向制度化转变。  相似文献   
70.
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市场化和国家扶贫开发共同作用下使传统村庄居住环境、人际关系、生产和生活方式等逐渐向现代化转型,形成村庄经济社会新格局,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奠定了良好基础。然而,当村庄经济市场化、生计多样化、价值理性化、社会个体化以及群体利益分化等多重因素所形塑的理性化人际关系构成村庄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动力因素时,由于内部贫富差距凸显、道德观念轮替和社会认知偏差而导致村庄社会价值观念嬗变,在村庄传统伦理观念尚未远离而现代道德观念尚未完全确立之际,价值倾向和群体利益分化引发的人际关系紧张等秩序问题也成为社会矛盾的主要形式和村庄争论的焦点,构成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